市場競爭結構對企業業績的內部作用機制
公司治理的核心內容是為了解決“委托—代理”問題而設計出一系列完整的組織合同策略和制度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而股權和資本結構、債務治理策略、董事會成員構成以及管理者報酬激勵方案等,作為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內生于不同的市場競爭結構,共同決定了企業的經營結果。因此,市場競爭是能夠通過影響公司治理問題,即職業經理人的激勵機制,而最終影響企業業績的。主要有以下三種作用機制:
一是市場競爭的信息揭示機制。市場競爭程度越強,企業管理層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努力程度的信息可以更加充分地公開,不對稱信息的負面影響越小。那么,基于相對業績的職業經理人報酬和其自身的經營能力、精力投入的關系就越密切,也越能夠調動經理人的工作積極性。對這一作用機制的另外一種解釋是,在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內,如果外部沖擊和市場波動的影響對市場上的各個企業都會產生相同的作用,那么公司間的業績比較就可以消除這一因素的影響,使得股東能夠更客觀地識別經理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市場競爭可以通過這樣一種間接的機制來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激勵企業實際經營者的行為向提高企業業績方向努力,最終達到更高的公司運行效率和績效水平。
二是市場競爭的破產威脅機制。始終伴隨著破產和清算風險的企業管理者們有更強的動機去增加工作努力程度,不斷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經營業績,避免自己在公司破產 時失去收入、喪失地位和工作機會,以求始終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和由此帶來的報酬收益。
三是市場競爭的聲譽激勵機制。在競爭的經理人市場當中,個人聲譽是決定職業經理人自身價值的重要因素,是市場對其能力和道德等方面信息的綜合反映。經理人必須通過提高管理公司的業績來樹立自己的良好聲譽,才能夠獲得更高的報酬。而管理者的聲譽也能夠減少大量的交易成本,比如在與客戶的交易過程中,經營者的聲譽可以幫助對方增加對自己的信任。另外,如果經理人不講聲譽,委托人為了激勵代理人,就會讓代理人承擔風險,而如果代理人注重自己的形象,委托人就不需要使用這種手段來進行激勵,因此就可節約風險成本。因此,聲譽不僅可以促使經理人更加投入地經營企業、提高績效,也能夠反過來直接促進業績的提升。
?? (馬 驊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