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是一種政治倫理文化,為反腐倡廉提供倫理規范
當前,我國社會的政治生態總體良好,但仍存在腐敗滋生蔓延的危險。腐敗的滋生蔓延必然導致政治生態惡化,當腐敗現象逐漸演變成腐敗“亞文化”時,腐敗就會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向社會各個層面擴散蔓延,進而凸顯腐敗文化的“群體壓力效應”。腐敗一旦成為“潛規則”,人們就會按照它的導向作出“從眾”選擇。“潛規則”的“群體壓力效應”是腐敗現象蔓延的深層誘因。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需要建設廉政政治倫理文化。政治倫理是處理政治關系、解決政治問題、開展政治活動“應當”遵循的普遍準則。古今中外,政治家都注重以政治倫理來規范官員的行為,中國共產黨重視政治倫理建設反對權力腐敗的思想和行動徹底而堅決。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政治倫理文化,強調廉潔從政,是推動反腐倡廉的動力源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廉政文化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成為人民的公仆,每個黨員干部要嚴于律己、平等待人,為黨和國家的反腐倡廉營造公平正義、和諧的人際氛圍,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促進改革開放、創造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
一要加強公職人員的政治道德建設。做到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秉公用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到廉政文化建設中去,在思想認識上實現廉政知識認同到觀念接受再到思想內化的過程,使每一個公職人員都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基石。
二要建立獎懲分明、倡廉肅貪的政治倫理制度。在加強道德自律的同時,重視制度他律的作用,積極探索懲治與預防、自律與他律、制度與文化有機融合的綜合預防腐敗的途徑。
三要加強廉潔愛民的執政倫理建設。加強執政倫理建設,秉持廉潔從政的理念,既是一種黨性,又是一種信念,既是一種品質,又是一種表率,既是一種形象,又是一種力量。通過廉潔思想教育、廉潔文化熏陶和廉潔制度規范,努力建設政治立場堅定、作風優良、勤政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總之,通過廉政文化建設,能夠提高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增強黨和政府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廣泛的政治基礎、深厚的道德基礎。
廉政文化是一種社會道德文化,為反腐倡廉提供價值牽引
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是社會情景中的活動和行為,文化氛圍是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社會環境。特別是在法律、制度、道德約束不到位的情況下,文化氛圍往往是影響人們作出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廉潔的文化氛圍引導人們作出廉潔行為方式的選擇,腐敗的文化氛圍則誘導人們作出腐朽行為方式的選擇。廉政文化所蘊含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高尚情操一旦形成定勢和習性,必將對社會道德風尚起到特定的導向作用,有利于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文化氛圍。廉政文化風尚同樣具有“群體壓力效應”,以良好的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影響、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言行。人們的道德觀念強了,是非標準對了,社會風氣好了,腐敗現象自然而然就少了,廉潔從政必然成為公職人員的一種健康生活行為方式。
廉政文化對人的行為和社會價值取向具有長期廣泛的影響。當前,加強廉政文化建設,要著力營造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圍,一方面,要揭露和批判影響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各種落后、腐朽文化的本質和危害,加強反腐倡廉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反腐倡廉主流輿論,凈化廉政文化的發展空間,消除腐敗賴以生存、發展和傳播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唱響廉政文化主旋律,培養“以廉為樂、以廉為榮、以廉為美”的良好社會環境,營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輿論氛圍,從而為廉政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推動廉政文化進機關、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引導大眾樹立廉潔公正的價值觀,營造廉潔的文化氛圍,促使公職人員的廉潔從政成為良好的生活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對腐敗分子產生心理上的壓力和道義上的譴責。要培養公民意識,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社會監督,自覺同腐敗現象作斗爭,形成全社會對腐敗現象“人人喊打”的局面。
總之,廉政文化一旦形成,能夠從情感上、心理上影響、引導、決定人們的行為,廉潔行為也就“發乎情,止乎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