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內涵和要求
從宏觀層面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主要是提高國民經濟投入產出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高經濟增長效益,主要體現在勞動報酬和居民收入增長上,還體現在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加上。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并非不要數量和速度,而是要實現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統一。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否則提高質量和效益就無從談起,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就缺乏物質基礎。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要求的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是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速度。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要求切實改變重數量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的做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粗放特征比較明顯,經濟增長過多依靠投資拉動,投資率長期偏高,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產能相對過剩,重復建設問題嚴重。如果不盡快扭轉這種高投入、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發展方式,發展成本就會越來越高,路子就會越走越窄,即使通過增加投入把速度提升起來,也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必須痛下決心,從根本上改變重數量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的做法。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要求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改革開放以來,勞動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過去勞動生產率提高主要得益于勞動力從生產率較低的農業部門向制造業和服務業轉移。隨著勞動力轉移規模減小、速度下降,勞動生產率提高速率減緩,繼續增加勞動力投入又受到勞動力市場供需形勢變化的制約。因此,必須下決心加大科技和人力資本投入,發揮科技進步對提升生產效率的關鍵作用,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要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性。近年來,我國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但單位產出的資源和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環境污染仍然較重,經濟發展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仍然過大。必須下決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資源環境約束的倒逼機制,把資源環境壓力轉化為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力。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要求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條件下,創造比以往高速增長時期更高的效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速度效益型”特征比較明顯,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長都建立在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長基礎上。如何創造比以往高速增長時期更高的效益,是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重大課題,也對經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