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聯合國人居署專家聯合課題組 執筆人:倪鵬飛、陳飛、高廣春
按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化率超過50%后,“城市病”將進入爆發期。我國目前城市化率已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目前已經出現“城市病”癥狀,如何以及能否預防“城市病”,將成為各級政府未來面臨的嚴峻考驗。
為解決“城市病”,國際社會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探索,采取了形形色色的做法,形成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訓,但概括起來,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盡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世界許多大中城市目前仍然深受“城市病”的困擾。
遼寧棚改成功地破解了遼寧的“城市病”
遼寧棚戶區問題是“城市病”的集中表現。遼寧棚戶區大致經歷了礦工休憩所、產業工人家屬區和城市貧民聚集地三大階段。截至2004年底,遼寧全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達2910多萬平方米,居住70多萬戶、210多萬人,約占當時城市人口的11%。棚戶區居民是城市里最貧困的群體,以老弱病殘為主,低就業、低收入、低受教育程度,生活貧困。棚戶區住房缺乏整體規劃,私搭亂建現象嚴重,缺乏基本安全保障。棚戶區內的基礎設施嚴重落后于城市其他區域的水平,許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或基本不具備,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如廁難、取暖難、污水處理難、垃圾處理難、看病難等“八難”形象地說明了棚戶區基礎設施的落后。棚戶區居民的社會生活與城市主流逐漸脫節,犯罪率、離婚率居高不下,社區治安混亂。
針對棚戶區存在的諸多問題,2005年,遼寧省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工程。在此后的4年里,改造完成1萬平方米及以上集中連片棚戶區2910萬平方米,新建成套住宅建筑面積4400多萬平方米,改善了70.6萬戶、211萬人的住房問題,幾乎相當于聯合國對貧民窟改造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年均數量的近兩倍,改造規模大、改造時間短、解決人口多、完成比例全、投資效率與滿意程度高,創造了世界奇跡!
遼寧棚戶區改造總體完全成功。在涉及棚戶區改造工程、土地、金融、開發、需求、經濟、社會、環境、空間等10個方面的41項指標中,除極個別指標方面還有待繼續觀察外,絕大多數方面都已全面或超過目標,取得巨大的效益和影響。
遼寧棚戶區改造實現了“四個巨變和一個提升”。第一,棚改家庭發生了巨變。人均住房面積由棚改前的10.6平方米增加到16.6平方米,增幅達56.6%,人均收入增幅達49%,家庭資產增長數倍;91.5%的居民認為就業機會增加,90%的居民認為創業意識和能力提升,97%和92.4%的居民感覺精神素質和社會地位有所提升,棚戶區居民幸福指數增至80分的高水平。第二,棚改社區完成了巨變。82.7%的居民認為居住區的噪音下降,70%的居民認為飲用水質量提高,78.7%、89.9%、93%、84.3%的居民認為綠地面積增加、景觀改善、住房更舒適、空氣質量改善,85.7%的居民認為治安案件數量明顯下降。第三,棚改城市實現了巨變。棚改促進城市經濟從舉步維艱走向生機盎然,城市面貌從破舊污濁邁向嶄新清幽。第四,棚改遼寧開始了巨變。遼寧共改造了2910萬平方米,年均提高1.04個百分點。第五,棚改提升了政府形象。84.2%的居民對政府承諾兌現表示認同,90.4%的居民認為政府棚改清廉;76.4%和73.5%的居民對評估和補償表示滿意;棚改后46.3%的居民對政府滿意度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