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國戰略發生重大調整,各國戰略走向漸趨明朗
戰略走向決定國家發展道路,戰略得失關乎大國命運興衰。冷戰結束后,各大國基于國際力量對比消長、安全威脅變化等因素,積極展開一系列戰略調整。
美國戰略調整漸趨成熟。冷戰結束后,美進行過三次大的戰略調整。第一次是克林頓政府提出“參與和擴展戰略”,戰略重點仍在歐洲,積極推進北約東擴,強化跨大西洋聯盟關系。第二次是“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發起“全球反恐戰爭”,戰略重點轉向中東和中亞,先后發動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第三次是從小布什執政后期開始、奧巴馬上臺后加速推進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戰略重點東移亞太。當前,這一戰略調整已較為系統、到位,主要表現為“五個明確”:戰略稱謂明確,美官方近期均以“再平衡”來概括其戰略調整;戰略目標明確,從聚焦反恐轉向應對新興大國挑戰,謀求保持美“領導地位”;路線圖明確,提出強化同盟、發展伙伴、加強多邊機制、密切經貿關系、強化軍事存在、推進民主等六大舉措,反映出美戰略“再平衡”的基本脈絡;重點關注地區明確,提出經略亞太是未來 10年美國家戰略最重要任務之一,打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大亞太”概念明確,將印度洋和南亞地區一并納入美亞太戰略“再平衡”范圍。
俄羅斯戰略調整基本到位。冷戰結束初期,俄為選擇戰略走向付出了一定代價。普京上臺后,俄由亂到治、由治趨興。2012年普京重任總統,俄政權架構有望在較長一段時期保持穩定,國家戰略走向基本確定。俄將加快推進強國戰略,推動以歐亞聯盟為核心的獨聯體一體化進程,提升俄綜合實力,實現大國復興。
日本戰略調整右轉傾向突出。日本1947年提出實現“經濟大國”戰略,上世紀 80年代初提出爭當“政治大國”戰略。近年來,日政府提出要成為所謂“正常國家”,其實質是想突破二戰后國際社會對戰敗國的相關限制。近期自民黨重奪政權,安倍再度上臺,其對外戰略調整走向有待進一步觀察。
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以及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印度等也在積極調整自身外交安全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