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長云
更加重視發展壯大服務業,為穩中求進提供新動力
姜長云(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201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服務業仍較上年同比增長8.1%,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44.6%。2013年,面對仍然充滿風險挑戰的國內外環境,應該更加重視發展壯大服務業,為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更好地實現國民經濟的穩中求進提供新動力。
一是完善鼓勵服務消費的政策環境。許多新興服務業,無論是生產性服務業,還是生活性服務業,其功能和作用如何,消費者需要一個了解和熟悉的過程。在其發展初期,適度地培育市場、引導消費,不僅有利于強化產業發展的需求拉動,還可以為促進服務業與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創造條件。其中,鼓勵生產消費,促進工業設計、高技術服務業等市場培育,有利于促進產業分工協作關系的深化,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鼓勵生活消費,培育旅游業、文化服務業、家庭服務業等市場,有利于擴大就業、促進生活方式轉變、提升城鎮化質量。
二是深化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當前,“營改增”試點范圍已經由上海市分批擴大到北京、深圳等多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此項改革旨在解決重復征稅問題,促進服務業發展。從上海的試點經驗來看,推進“營改增”試點,對于促進分工分業和產業融合、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加快服務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借鑒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的經驗,類似改革一旦進入“前進擋”,其實際進展和后續積極效應很可能超過預期。要在加強調研的基礎上,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深化配套改革,積極探索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的可能性及配套方案,為部分行業率先在全國推進此項改革創造條件。當然,服務業改革遠遠不止“營改增”。
三是促進服務業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當今世界,產業融合發展越來越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產業融合通過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實現的產業邊界模糊化,往往引發產業功能、形態和組織方式的重大變化,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推進服務業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還可以將培育服務業市場和創造、引導、凝聚新的消費需求結合起來,更好地擴大內需。(記者 馬志剛 歐陽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