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民權公平,最根本的在于落實公民應該享有的各種基本權益
??? 破除身份不公,實現人民地位平等。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存在戶籍差別、城鄉差別,這種社會二元制度造成不同戶籍之間人們身份的巨大差別,把人們人為地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的社會成員有著不同的基本義務和權利,造成某些職業和某些人群的優勢地位以及另外一些職業和人群的弱勢地位。不僅如此,長期的官本位觀念及其潛規則還造成了隱形身份差別,行政、事業、企業人員在收入、福利、發展機會等各方面的差別不斷擴大。由身份造成的地位不平等是當前社會不公的表現,它扼殺了社會的創新活力,也使得社會階層隔閡日益加深,極大阻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 要實現人民地位平等,必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首先改革戶籍制度,實現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要限制公權力,破除官本位的潛規則;要探索形成完善的機制,做到尊重知識而不是驕縱權力,對專業人才要高看一眼,讓各種專業人才比官員更能體面地工作和生活,這樣才能使國家在創新驅動中向前發展。
??? 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保證人民接受基本義務教育的權利。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因為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一個人來講,它關系每一個人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一生;對整個社會來講,直接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目前很多造成社會不穩定的問題根源都出在教育上,由于得不到良好教育,不少青少年在輟學后走上犯罪道路。
??? 要實現教育公平,就必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適齡青少年學有所教。要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向每個家庭提供相對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要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改革目前教育資源過于投向大城市、投向重點學校的政策,特別在落后偏遠地區,要千方百計留住教育拔尖人才,防止優秀師資“孔雀東南飛”,或由于不安心而流向別的領域;要逐步實現“分數線公平”,切實解決高考移民、擇校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要解決教育結果公平問題,即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使每個公民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達到一個基本相同的效果。
??? 堅持司法公正,給予人民充分的自由權利,決不允許隨意侵犯人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充分自由的權利,包括言論、出版、結社的自由權利。要保障這些權利的實現,必須堅持司法公正,發揮司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最后防線的作用,在堅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切實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 (萬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