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 王長江
??? 改革進入了深水區(qū),深層次問題開始浮出水面,盤根錯節(jié)連接在一起,都連在一個點上,那就是黨的問題。
這兩個轉變是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以及將來改革方向的“鑰匙”。
“黨的建設科學化”抓住了根本
黨的建設是一個很專門的概念,20年前,學者中沒什么人理會,即使是搞政治學的,對黨建也沒太大興趣,相反是避之唯恐不及。作為學者,我也經(jīng)歷過這樣一個過程。如果跟別人說我研究黨建,人家那眼神就怪怪的,不說話了。不說話我也猜得出來:黨建有什么好研究,不就是些“要求、必須、一定、堅持、絕不”之類的東西嗎?
現(xiàn)在不一樣,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黨建。什么道理?道理簡單,就是因為改革進入了深水區(qū),深層次問題開始浮出水面,盤根錯節(jié)連接在一起,都連在一個點上,那就是黨的問題。
黨的問題解決得好,中國以后的發(fā)展就順利,就可持續(xù);黨的問題解決不好,中國發(fā)展就可能遇到大麻煩。干部中有這樣一種想法,認為只要把經(jīng)濟問題搞上去,一切問題就都能解決,實際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個政黨,特別是長期執(zhí)政黨,必須把經(jīng)濟搞上去;但經(jīng)濟搞上去之后就確保無虞、地位鞏固了?沒那事。因為黨的問題成了一個單獨的問題。從這一角度講,對政黨如何進行研究,顯得格外重要。
我認為這些年來提出的最有價值的一個理念就是“黨的建設科學化”。黨的十八大報告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統(tǒng)領整個黨的建設部分,很有深意,抓住了最根本的東西。報告的黨建部分概括起來就是黨的目標、總要求,包括“一個主線”,“兩個堅持”,“五個建設”,“四個自我”,“還有三個型”(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個人認為這些都固然重要,但最關鍵的是,所有這些都必須放到“黨的建設科學化”這個概念當中去思考。既然說“科學”,就要用科學的標準去要求,科學化就是要提升到政黨活動規(guī)律的層面來認識。
政黨是干什么的?
黨的建設從建黨開始就有研究,但往往不被當作一種科學,是因為往往當成一項工作來研究,因此,往往停留在經(jīng)驗范疇,是操作層面的東西。但這并非黨的建設研究的全部。一門學問總是分兩大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事務性、工作性研究,另一方面還有規(guī)律性研究,即基本理論的研究。遺憾的是,我們長期關注第一種研究,忽略了第二種研究,還以為第一種研究就等于黨的建設研究的全部內容,造成的客觀結果就是黨的建設不能提升到規(guī)律的高度。
經(jīng)驗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有用,但如果時代變化了就有局限性。今天我們研究黨的建設,就應該從一種研究規(guī)律的角度去思考。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wǎng) | 報網(wǎng)動態(tài) | 聯(lián)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wǎng)郵箱 | 網(wǎng)站地圖
光明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