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既然政黨在民眾和公共權力之間起一種連接作用,那粘力到底有多大,這就是政黨的功能要研究的范疇。
政黨的功能非常多,我通常概括為四大功能。第一,利益表達功能。既然公權力是民眾的,那政黨要掌握公權力就必須得到民眾的認同,必須準確表達他們的利益、愿望、訴求。
第二,利益綜合功能。把民眾的利益訴求,經概括、提煉變成黨的綱領政策主張。執政時,努力實現這些主張,不執政時,用這套主張對執政黨施加影響。
第三,政治錄用功能。一個政黨通常要把社會中比較有能力的人,千方百計吸納到黨的周圍。
第四,政治社會化功能。政黨的理論不單自己知道就行,還得告訴民眾。民眾對這些道理由不懂到懂,就是政治社會化。
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
說到這里,有人自然會問,怎么覺得你講的是西方政黨?沒錯,我講的就是西方政黨,因為現代意義的政黨是西方的產物,對中國人來說政黨是舶來品。但是,只有搞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才能看清我們的特殊性質所在,一般性都沒搞清楚,何來對特殊性的認識?
正如上文所說,政黨產生于間接選舉的民主政治,但中國共產黨不是,其產生的環境是封建專制制度。
馬克思主義者有創造性,他們看到政黨這樣一種組織,就產生了聯想:政黨可以用來組織民眾,那為何不先建立政黨,把民眾組織起來,推翻專制制度,回過頭再建設民主政治?經過在實踐中檢驗,蘇聯成功了,我們也成功了。
但是,邏輯顛倒了,不是先有民主政治而后有政黨,而是先有政黨。政黨也不是把民眾連接到公共權力,而是要和當時的所謂公共權力也就是統治階級進行斗爭,要推翻它。因此,這種政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黨,而是領導人民暴力奪取政權的革命黨。但是,一旦取得政權,權力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成為政權的主人,政黨就又要回到怎么讓人民當家做主的位置上。
因此,中國共產黨的特點就在于它有一個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所有的優點和缺陷都由此而產生。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了中國共產黨的特殊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