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在國際與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勇于承擔起大國的責任,有利于在國際上秉持公平、伸張正義。中國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對一些違反原則的錯誤行徑,中國勇于說“不”就是負責任的表現。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強權政治、集團政治、新干涉主義你方唱罷我登臺。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國際上積極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捍衛原則,不謀私利。中國負責任不是為了取悅某些國家,看某些人的臉色行事,“只埋單不看賬”,而是要看是否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是否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2012年,有些國家打著“保護的責任”的旗號,試圖將“利比亞模式”強行復制到敘利亞,說白了就是通過武力搞政權更替,這跟“保護的責任”相去甚遠,對此中國不能輕易“背書”。利比亞的教訓殷鑒不遠。中國正是從維護聯合國憲章權威的考慮出發,在聯合國安理會涉敘利亞問題上投了反對票。盡管一些國家的目的沒達到,不高興,認為中國“不合作”、“不負責任”,但事實證明,這恰恰是中國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我們不僅要講“保護的責任”,更要講“負責任的保護”。
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確保世界共享和平與繁榮
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繁榮增長中肩負著特殊的責任。如何打破歷史上大國“零和競爭”的惡性循環,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共同探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是確保世界和平穩定的關鍵。
中美如何相處舉世矚目,處理得好是世界之福,處理不好是世界之禍。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美國在變,這種變化將賦予中美關系什么新的內涵?全球化的發展使中美利益關系更加緊密,客觀上增加了對抗的成本。美國若想重拾對付蘇聯威脅那樣拉幫結派的辦法對付中國,將吃力不討好。相反,歷史要求中美兩國以負責的態度,共同探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向世界提供新的公共產品。
這就必須創新思路,走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之路。 2012年5月3日,胡錦濤主席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提出了中美兩國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主張:“人們認為,中美合作將給兩國和世界帶來巨大機遇,中美對抗將給兩國和世界帶來巨大損害。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無論中美兩國國內情況如何發展,雙方都應該堅定推進合作伙伴關系建設,努力發展讓兩國人民放心、讓各國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國關系。 ”習近平2012年2月訪美時,指出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納崛起的中國與美國。
可見,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拓展大國之間的關系應該有新思路,反之就是歷史的倒退,就是對人類不負責任。中國領導人率先倡導中美努力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正是面向未來的負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