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對于改革總體方案設計具體做法,您有哪些建言?
吳敬璉:我想在社會廣泛參與下由中央工作班子統籌的總體方案的設計工作,可以循著兩條基本的線索進行:第一條線索是采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從當前主要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入手,探尋造成問題的體制性原因,提出需要進行改革的項目。當前無論在經濟領域還是在社會政治領域都存在一些反應強烈的突出矛盾,就事論事的“對癥治療”只能取得短期療效。為了釜底抽薪,必須找出產生問題的體制性原因,通過有針對性的改革鏟除問題的制度基礎。
例如,居民收入差距懸殊是一個當前社會反應十分強烈的問題。前一時期的研究主要著眼于現有再分配體制的缺陷,希望通過提高最低工資,限制壟斷部門工資和增加福利來縮小收入差距。這顯然是不夠的。一個社會的收入分配結構取決于整個社會生產、流通的結構和分配體系。要改善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的結構必須對整個經濟體系作全面的考察。以中國現實情況為例,居民收入差距懸殊的生產基礎首先在于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投資在GDP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必然造成資本所有者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和勞動收入比重的相應降低。所以,為了縮小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首先需要著力進行各種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改革,保證初次分配在效率的基礎上向提高勞動者收入的方向轉變。同時,必須打破壟斷、鼓勵競爭,鏟除尋租活動的制度基礎,以及在再分配過程中充分發揮財政稅收體系的調節作用,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
第二條線索,是把需要進行的改革按照體制的領域歸類匯總,最后梳理出那些最關鍵的改革,形成一個“最小一攬子”的改革方案。它的意思是說,現代市場經濟是一個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巨大系統,各個子系統的改革必須配套進行,單項突進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但是在每一個階段上,改革又不能無所不包、四面出擊。因此,要對牽涉面廣、全局性強、復雜交叉的重大改革進行精心梳理,選出一組相互依存的重點改革項目,形成“最小一攬子”的改革方案,實現總體方案的協調推進和重點突破。
除了這里講到的需要一攬子進行的改革,還有一些既符合改革的總體方向,又與其它改革沒有太大關聯的改革項目,就可以擇機單獨推出。例如,最近出臺的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4類社會組織實行民政部門直接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改革,就屬于這類改革。這一改革已經呼吁多年,現在終于在國務院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中實現。
此外,還有一些上一輪改革中沒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例如電信產業、電力部門、鐵道部門的改革就屬于這類,它們都要在總結已有改革的成績和不足的基礎上將改革進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