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
和基層創新互動
近年來,一些中央部門采取了與市場經濟改革相適應的改革措施;從地方看,改革的創意也顯得十分活躍
南方日報:您在《重啟改革議程》一書中回顧了當代中國市場化改革歷程,既有來自中央主導的改革,更有來自首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先河的農民、返城知青、鄉鎮企業的創新。這些來自下層的創意和努力得到中央政府的認可,進而出臺惠及全國的政策,最終將整個中國推上市場經濟的大道。以您的觀察,近年來“基層創新”出現了怎樣的結構性變化?
吳敬璉:從中央部門到地方都出現了一些試驗性的改革探索。
從中央部門看,近年來一些中央部門采取了與市場經濟改革相適應的改革措施。例如,中國人民銀行采取靈活措施,逐步走向存貸利率的市場化。中國證監會正在采取措施改變實質性審批為主的監管方式,走向以強制性信息披露為主的合規性監管。這些改革的步子雖然不大,但是方向正確,影響也很深遠。
從地方看,改革的創意顯得更加活躍。比如,上海市最先提出的對發展服務業具有重要意義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大城市和國家財稅部門的積極響應,有望加快增值稅最終向消費轉型的步伐;還有廣東省的一些體制創新也很值得注意,其中包括:從深圳開始的民間組織無主管設立改革,現在已經在廣東全省實施,人們普遍認為,這為推進社會建設走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允準下,廣東從2012年開始進行簡化商事登記制度的試點,這顯示了用“法無禁止即自由”取代“普遍的行政許可制”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