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書記 卿漸偉
???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也是順應廣大農民愿望的民生工程。近年來,湖南省常德市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有效遏制了農村部分地區水源污染加劇、生態破壞嚴重的趨勢,邁出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扎實步伐。
統籌謀劃。把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常德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來謀劃,作為一項統籌城鄉、優化環境、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來抓,著重解決一些農村地區垃圾堆積、污水橫流、塘淤渠斷等突出問題。成立領導班子,安排專項經費,統籌規劃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2011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出臺《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2年,市縣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300多萬元。
重點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是一項面廣量大、任務繁重的系統工程。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一系列針對性強的措施。一是持續推進農村水源保護。常德是我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基地,高峰時期有養殖水面30萬畝,給自然水體帶來嚴重污染。從2009年開始,常德下決心5年內退出珍珠養殖產業,目前已壓減養殖面積21萬多畝。同時,禁止水庫投肥養魚,水庫水質明顯改善。二是突出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900萬畝;嚴格農藥使用管理,基本實現高毒農藥銷售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保證;積極探索循環農業模式,在節水、節地、節能、節肥上形成了在全國全省推廣的先進經驗;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園區,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取得重大進展。三是大力開展垃圾清運行動。將城鎮垃圾清運設施和分類清運模式延伸到農村,建設農村垃圾中轉站125座,添置垃圾清運車1000多輛,努力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環境衛生服務。
依靠群眾。農村環境整治,主要依托是農村基層組織,依靠力量是農民群眾。一是推動鄉村基層組織職能從重行政管理向重公共服務轉變,將農村環境整治作為基層組織練能力、改作風的重要平臺,引導和帶領群眾改善環境、美化家園。二是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觸動和影響周邊群眾,深入細致地做好農村環境整治宣傳教育、引導參與、評價激勵等工作。三是注重引導動員廣大農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參與農村環境整治,逐步形成人改造環境、環境改變人的良性循環。
建立機制。農村環境整治貴在長期堅持,建立長效機制是根本保障。一是投入保障機制。建立以公共財政保障為主、群眾籌資籌勞為輔、社會各界捐助建設為補充的投入體系。2008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農村水源保護資金500萬元;去年起每年安排農村環境整治專項獎勵資金1000萬元,實行以獎代投。按照“一事一議”政策規定,發動農民自主投入環境建設。二是長效管理機制。把環境衛生的維護和管理寫入村規民約,探索建立有償服務機制,對惡意破壞環境者進行勸導以至處罰,逐步建立引導而不放任、負責而不包辦的農村垃圾管理機制。三是考核評比機制。突出行政考評,把農村環境整治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框架,在區縣(市)之間、鄉鎮之間、村組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注重輿論監評,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優勢,促進問題解決;實行群眾自評,探索建立“百姓幫百姓、百姓管百姓、百姓評百姓”的自治模式,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