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 劉尚希:對于“三公經費”和“三公消費”,社會上存在一些誤讀
“三公經費”是黨政機關維持運轉或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所開支的相關支出,是政府行政開支的一部分。如,國家外交外事活動、中央部門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等產生的出國費用、中央部門履行執法執勤等公務所需車輛的運行維護費用、來訪外賓的接待費用等屬于“三公經費”支出,是部門履行職能需要的支出,理應由政府財政負擔。而“三公消費”,如果因工作需要產生,應由政府財政負擔;但公務人員在工作之外的費用,政府不能為他支出,也不能讓企業或其他渠道代付。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教授 白彥鋒: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的公開力度
“今年以來中央出臺‘八項規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為今年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開了個好頭。”,“對于三公經費的支出情況,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公開力度,盡可能讓公眾了解得更詳細。”他指出,只有哪些是該花的、哪些是不該花的一目了然,社會監督才能發揮切實作用。
【Tip】
名詞解釋:三公經費
“三公經費”是指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三公經費”是黨政機關維持運轉或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所開支的相關支出,是政府行政開支的一部分。
今年的部門預算公開工作有哪些特點和看點?
亮點一
只減不增
公務接待費減少4.3%
在繼續按照零增長原則對中央部門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嚴格控制的基礎上,財政部將公務接待費預算總體壓縮了4.3%,比2012年預算執行數減少0.64億元。
此外,財政部還提出,將按照黨政機關厲行勤儉節約的有關要求,完善相關經費開支標準,繼續嚴控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規模,切實規范和控制中央部門“三公經費”支出。提高“三公經費”預算約束力,預算執行中原則上不追加部門“三公經費”預算。
亮點二
提前公布
與部門預算同步公開
按照有關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2013年中央財政預算后,財政部應在20日內批復中央部門預算,中央部門應在收到批復的部門預算后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部門預算公開時間進一步提前。2012年中央各部門于4月23日至25日公開本部門預算,而今年提前到4月18日公開。各部門在公開部門預算的同時,一并公開了“三公經費”預算。而2012年,部門“三公經費”預算是7月份隨同部門決算一起公開的。
亮點三
主動壓縮
公開內容更加細化
很多部門主動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如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三公經費”預算為3944.18萬元,比去年預算數減少383.56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減少了380萬元;科技部也明確提出,今年進一步壓縮公務接待費的預算水平,“三公經費”預算數較2012年預算數減少100萬元。
一些部門還將“三公經費”單獨展示出來,并詳細說明與“三公經費”支出相關的車輛購置數及保有量、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和公務接待人數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