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固然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嚴峻考驗的特殊背景下凸顯出來的,但它之所以格外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領力,還在于它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首先,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帶給中國人民的強烈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構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眾心理基礎和基本精神動力。其次,中國夢所包含和顯現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歷史上,中華民族先賢留下了無數壯懷激烈、感人至深的愛國事跡和詩篇。舍生取義、精忠報國的精神信念,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最美麗的花朵。再次,中國夢所涉及的諸多要素深深地烙印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實現中國夢所需要的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所彰顯的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所強調的個人夢想和民族前途、國家命運的緊密關聯,所主張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訴求,都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經典話語、內在依據和有力支撐。因此,中國夢承載著中華民族既古老又常青的光榮與夢想,濃縮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基因。
實現中國夢必須充分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偉大的夢想基于偉大的實踐。實現中國夢,關鍵在黨,基礎在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要義是不斷提升國家物質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著眼點是不斷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創造13億人的幸福美好生活絕非易事。中國在發展道路上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實現中國夢,需要全黨全國人民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奮力拼搏,需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汲取包括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強大正能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充分挖掘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中國共產黨歷來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并不斷賦予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實現中國夢的奮斗歷程中,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患意識,“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仁者愛人”、“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等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發揚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互動融合,使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創造性轉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不竭源泉,使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不斷得到鞏固。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面對新時期實現中國夢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汲取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還有大有可為的廣闊空間。我們應繼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實做到古為今用,使更為豐富、更加多樣的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服務于中國夢的實現;更好地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世界文化發展趨勢相符合,不斷推陳出新,使優秀傳統文化既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富于濃郁的時代精神,并與全人類優秀文化相匯通,與時俱進地服務于中國夢的實現;正視優秀傳統文化面臨的內部資源流失和外來文化沖擊的雙重困境,更加通俗易懂地詮釋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使富有深厚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中國夢能夠更好地在人民大眾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有效建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統籌兼顧,強化保障,使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政策引導、輿論導向、文藝創作、學校教育、民間傳承、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和群眾性精神文化創建活動等方方面面。總之,我們應具有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精神力量的高度自覺,進而切實把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