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8月8日 國內理論動態:轉方式調結構 大趨勢不可違

2013-08-08 10:26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查看評論

【三公審計需建立嚴厲的問責制度】近日,審計署發布58個中央部門預決算審計結果顯示,“三公”經費仍是突出問題。外交部、農業部、工商總局、國家海洋局、民航局、功效總社等9部門,超標準、超范圍列支出國費用,金額總計2205.95萬元。對于“三公”經費超支的部門,審計部門怎么追查?“三公”經費審計后發現問題,應該怎樣問責?

  解讀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宋常

  “三公”經費公開沒超支的部門不代表一定沒有問題

  為什么一些部門會出現巨大的超額?

  宋常:首先跟部門的職權有關,比如做了不該做的事,超出了職權范圍;其次是人員超編制問題。這次公布的不少部門編制超得比較厲害。有部分在編的受訪人員不盡職、懶散,效率低下,或者干脆有事不做,找編外人來做,這就導致人力資源浪費,“三公”經費很可能就超支;第三是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比如,公車不是用于業務需要,而是私用;又如,截留、挪用、侵吞財政性資金等貪污腐敗問題;再如,大肆吃喝揮霍等浪費問題等。

  審計機關有審計監督職能,但沒有處理人的權力

  有人提出,對“三公”經費等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已經陷入了“屢審屢犯,屢查不改”的怪圈。您怎么看?

  宋常:有些單位存在的問題,經審計發現并進行了整改,效果還是不錯的。但也有一些單位確實存在“屢審屢犯,屢查不改”的情況。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雖然審計機關一直在努力,近年來所謂“審計風暴”也頗受媒體關注,但是從當前整個經濟社會情況來看,審計不可能在短期內查出所有的問題。“屢審屢犯,屢查不改”,這不是光靠審計部門就能解決的問題,其暴露出在處理和解決問題上的治標不治本、相關的管理部門重視不夠等。

  審計工作應該常態化、規范化

  為什么“審計風暴”難以形成“問責風暴”?

  宋常:一方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審計法制建設相對滯后。盡管相關的法規有零星的問責條款,但有些法規尚不甚健全,有的難以形成有效的約束力,需要出臺更為嚴厲的審計問責法規及相應的配套措施。

  另一方面,審計監督及相應問責的長效綜合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實際上,由審計監督延伸的問責問題并不是審計部門一家就能夠解決的,這需要依法參與、有序共治,全方位、寬領域的動態協作,需要形成由人大、政府機構、公檢法、媒體及公眾等多層級、多部門、多單位共同推進。詳細

[責任編輯:唐麗華]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