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力量之源,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內涵,它有哪些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呢?本期“時代問答”解讀以人為本。
訪談嘉賓:汝信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和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主持人: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以人為本的內涵?
汝信: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十六屆三中全會時,以人為本正式寫進了我們黨的文件。十八大更進一步把科學發展觀跟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主持人: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之后,我們對于人的認識又有了哪些發展?
汝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適應中國現實的需要。毛澤東同志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后來,鄧小平同志重新闡述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說建設社會主義是為了什么,發展生產力是為了什么,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要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消滅剝削,要消除兩極分化現象。特別是他后來提出“三個有利于”,實際上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思想的繼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個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后來,十六大提出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從中可以看出,以人為本是我們黨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落腳點,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標。
主持人:為什么說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汝信:以人為本實際上是為了解決為什么發展的問題,要糾正一種目中無人的錯誤傾向。以前,我們發展經濟的時候看不到人,看到的是GDP,是高樓大廈。現在我們看出來了,有一些項目嚴重破壞環境,給當地群眾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國內還有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老百姓沒有什么直接、真正的好處,這就是見物不見人。真正的發展應該把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來考慮,放在第一位來考慮。
主持人:堅持以人為本目前還有難點嗎?
汝信:還有不同的阻力。比如說我們黨內有一些腐敗分子,他們向來是口是心非的。口頭上講得非常好,但是實際上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還有一些人確實是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比如見物不見人。有時候好像眼前看起來是好的,但是從長遠看起來是造成嚴重破壞的,這種事就是領導水平的問題了。
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執政水平?這不是很容易解決的。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真學習,因為每一個具體問題都要具體來解決,現在,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我們碰到的問題會相當多。我們特別要強調改進黨的作風。一是要真正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二是要真正全心全意地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本文摘編于江蘇衛視頻道每周二播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大型系列訪談欄目《時代問答》原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