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把權力關進審計制度的籠子里

2013-08-15 09:43 來源:浙江日報  查看評論

  作者:浙江省審計廳廳長 陳榮高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和“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明確要求“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健全經濟責任審計”。“三個清”要求審計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三個法”要求審計全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兩大審計任務”則要求我們把權力關進審計制度的籠子里,切實為黨委政府“管好權”、“管好錢”、“管好事”。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按照新要求,不辱使命,不負重托,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努力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當前,要力求在四個方面有新突破:

  制度設計有新突破。如何把權力關進審計制度的籠子里,首要的問題是科學設計好審計制度的“籠子”。

  一是審計外部的“籠子”。這只“籠子”主要針對被審計對象而言。當前審計需要研究的重點是怎樣把那些監督有效的制度納入視野,比如說被審計對象有哪些權力該放的沒有放到位,有哪些權力該管的沒有管到位。要通過建立一個審計外部制度數據庫,科學合理、有針對地分門別類,實行審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審計內部的“籠子”。這只“籠子”,主要圍繞被審計對象履行的職責權力設計。首先要弄清各級領導干部手中有哪些權力,哪些權力容易失控,應設計哪些制度管住這些權力。比如,圍繞“管好權”,我們制定了一套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規范體系和量化評價體系,把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權力套上規范化的“籠子”,有效遏制權力的“出籠”。

  問題整改有新突破。“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鍵在一個“時”字,只有及時發現問題,才能防患于未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關鍵在一個“化”字,只有化解矛盾,才能創造和諧社會。揭露問題與整改問題同等重要,只審不改,事倍功半;又審又改,事半功倍。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屢審屢犯”問題,需要把審計整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審計重心轉移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并重上來。要邊審邊改,就是鼓勵自我糾錯及時整改;要督查整改,就是審計跟蹤督查限期整改;要公開促改,就是通過社會輿論逼其整改;要追責問改,就是移送追究問責懲戒整改。通過環環相扣的四道整改關,推進有案必查、有錯必究、有法必依,達到“亡羊補牢”、“未雨綢繆”之效果。

  追究問責有新突破。追究問責,就是界定問題的性質和情節,并追究相應的責任。關鍵要處理好頂層問責與人人有責的關系、分類問責與分級問責兩對關系。

  頂層問責,主要針對“一把手”的問責。黨政“一把手”不僅是被審計對象,同時又是審計依靠的對象,審計發現的問題,“一把手”不僅要承擔責任,同時還負有落實整改“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因此,“一把手”除承擔直接責任、主管責任、領導責任之外,還應負有督查整改追究問責的責任。

  人人有責,要讓人人都挑起責任,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做到一級對一級負責。應該通過延伸審計、延伸問責,該誰負責就讓誰負責,以層層負責,管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分類問責,要根據問題性質的不同追究問責。實踐表明,審計工作中重大的違法違規經濟案子并不多,對這一類案子審計機關無權問責,只有移送紀檢、政法等有關部門追究問責。而大量的審計所反映的問題應由審計機關追究問責,對這些問題,重在整改解決問題,重在建章立制,防患于未然。

  分級問責,要按照人與事的管轄范圍劃分追究問責。無論是重大案件,或是一般性問題,都有一個分級管理的權限,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都按屬地管理的原則追究責任。去年,我們建立了以評判制、銷號制、問責制“三項制度”為核心的經濟責任審計問效問責機制,一批重大違法違紀行為被追究問責,促進了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

  管理轉型有新突破。科學管理實質上就是通過系統化管理、全方位監督、科技化手段,推進審計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建設。系統化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建立一套系統規范的制度體系,完善“管權管錢管事”機制;全方位監督就是要依法履行好審計應有的監督職能,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科技化手段就是充分運用信息化、數字化來提高審計的效率與質量。

  審計實現科學管理,首先要建好“兩個數據庫”:一個是審計對象數據庫,主要包括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和政府性資金(資產)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做到科學輪審。另一個是審計項目計劃庫,我們結合浙江審計實際,編制《浙江審計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審計年度計劃,建立項目計劃庫,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審計工作。

  原標題 [把權力關進 審計制度的籠子里]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