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施維 實習生 趙倩楠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時也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局面。在這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會受到哪些影響?如何解讀上半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著眼長遠,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還將面臨哪些深層次的問題和挑戰?近日,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小青。
記者:從上半年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您如何評價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
徐小青: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數據,從農業經濟的角度來看,還是很不錯的。上半年我也去了一些地方,情況總的來說比較穩定。我覺得這個穩定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糧食生產穩定增長。這為我們國家經濟增長和發展提供了最基礎的支撐作用。今年上半年,夏糧產量增長了1.5%,增加了39億多斤,總體形勢很好。
第二,農民收入增長較快。農民上半年現金收入增幅都在9%以上,雖然跟去年、前年比,增幅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同期城鎮人口的收入增速。
第三,CPI比較穩定。上半年的物價指數都沒有超過3,說明我們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食品的價格在CPI中占有比較重要的比例,如果食品價格大幅波動或是上漲,可能供給就會出現問題。所以下半年農產品供給應該還會保持穩定的趨勢。
綜合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糧食生產穩定增長、農民收入增速較快、食品的供給穩定,這樣穩定的農業經濟形勢會給我們宏觀經濟的結構調整以及消化過剩的產能都提供一個基本的支撐。當然,發展勢頭總體向好,但內部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些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在發展中逐步地克服。
記者:您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態勢?當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又對農業農村經濟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徐小青:首先,糧食生產保持了好的勢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家對農業生產一貫的支持和保護政策在起作用,包括一系列支撐供給的政策。因為我們每年受災是很多的,碰到了也克服了一些困難,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已經形成了對農業的保護體系。
其次,從農民增收角度來看,其增速出現了下滑。一方面,在農民收入里,工資收入占很大一部分,經濟增速減緩,農民的工資收入也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個別農產品的價格有所下降,整體農產品價格增速放緩,這也影響了農民的收入。這些可能是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因為我們需要對結構進行調整,現在過剩的產能也需要消化。另外,外需的下降等宏觀因素都會使我們整個體制處在一種調整的狀態。因此,在收入和價格這方面,經濟減速,自我調整或者是被迫做調整,以及消化產能,都可能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