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
目前的農村電子商務正在以點帶面的態勢發展,毋庸置疑的是電商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同時也是農民首選的銷售渠道,阿里巴巴在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做了很多嘗試,阿里巴巴B2B公司設有專門的農業類目來管理農產品的批發和國際詢盤;淘寶網食品類目組建了特色中國項目。據阿里巴巴集團測算,今年阿里巴巴各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明年有望邁上1000億元臺階,這相當于2008年淘寶全網交易額。
貴州省省長陳敏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東部有很多市場營銷方面的優勢,貴州有很多的特色產品優勢,現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面,有貴州的農產品特色館。最近我們正在合作做一個阿里巴巴的貴州旅游網,主要是介紹貴州的旅游資源,把貴州的產品賣出去,把外面的游客引進來,這兩個優勢也很有結合的必要。這位來自東部的省長對電子商務和未來市場的走向非常清楚。
“說實話,北京、杭州這些大城市我都去過,在人家那里打工,外面的世界好是好,但是回到農村也不一定就沒有出路。”淘寶店銷售大山竹林土雞蛋的華仔向記者坦言。在記者接觸到的從事農產品線上銷售的農民,幾乎都與華仔有同樣的感受。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甘肅隴南市徽縣吳先生,也在淘寶上有家店,開店快四年卻只有四鉆。而且從產品的寶貝詳情上來看,無論從圖片數量還是描述上均不夠全面,“我希望誰能教教我怎么把頁面弄得更好看,這不像我在菜市場賣東西,在網上賣還真得學點知識才行”。
事實上,像吳先生這樣希望突破文化素質瓶頸的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不乏少數,或者說在農村因為文化程度問題影響其致富的農民有很多。這只是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遇到的問題之一。
目前,農村電子商務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農村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卻面臨瓶頸問題。接入寬帶困難、寬帶價格高、穩定性差;工業用電申請難;貸款難、貸款金額少、周期短、流程復雜;物流費用高、服務差,這些都是農村開展電子商務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三四年之前,我曾經到農村去了解建設問題,農村電子商務的情況讓我很吃驚”,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向記者表達了她的切身感觸,“不僅江蘇、浙江一帶從事電子商務的人比較多,中原地區甚至西部地區的農民也利用電子商務給自己增收了”。
站在國家擴大內需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也是重要的推手。對此,徐曉蘭坦言,電子商務已經向二三線城市,甚至是西部城市,向農副產品發展比較好的地區轉移,這些區域正是擴大內需和消費的主戰場。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溫嶺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林認為,許多年輕人仍然想闖世界,但電子商務可以讓他們在家門口當老板,改善農村“空心化”。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鼓勵年輕人投身電子商務回鄉創業,一方面能解決就業,另一方面能改變農村面貌,增強農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