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量的高度自覺。中國夢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中國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13億中華兒女的力量。凝聚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保障。習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辦好中國事,實現中國夢,關鍵在中國共產黨。要切實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始終成為引領和實現中國夢的“主心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是中國夢的主體,是實現中國夢的依靠力量,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發揮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凝聚中國力量,關鍵是把堅持黨的領導核心與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不斷激發和凝聚實現中國夢的深厚偉力,真正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不斷把夢想變為現實。
二、“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對歷史使命作出時代回答,因應了時代需要、時代難題、時代潮流
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自然界規律和人類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國夢的戰略構想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和解決當今中國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適應時代需要。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源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扎根、開花、結果,其自身的革命性、科學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適應了近現代中國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取得了讓世界震驚的偉大成就。但國際上各種對中國的誤讀和誤判由此而生,國內思想意識領域的深刻變化尤其是精神懈怠的危險,異常嚴峻地呈現出來。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再次經受考驗。值此歷史關頭,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集中全黨的智慧,提出了中國夢的戰略構想。這一戰略構想堅持中國向度與世界向度、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一般與個別的統一,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進行深刻分析,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內涵,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需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隨時代發展而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破解時代難題。“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出場的基本路徑,破解時代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動力。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而這種變革的現實進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新舊問題相互交織,長期性矛盾與階段性矛盾相互交織,可以預見的與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相互交織。其中生態問題和安全問題是當代中國最需要破解的兩大難題。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密切結合時代特征和國內外實際,清醒認識到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國內改革和建設任務的繁重艱巨,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相協調,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強調把平安中國建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人民群眾對平安中國建設的要求作為努力方向,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著力建設平安中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美麗中國和平安中國建設為破解時代難題提供了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