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如何看待高校“腦力流失”現象?

2013-08-21 09:2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查看評論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田方萌

  編者按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管理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場世界性的人才爭奪戰日趨激烈。高校作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無疑處在這場爭奪戰的前沿,而且中國高校被認為是處在被動和不利的地位,“腦力流失”現象嚴重。那么,當今世界高端人才流動的情況究竟如何?我國高端人才流出的具體特征有哪些,流失現象果真如人們感覺中的那么嚴重嗎?“腦力流失”對我國的發展有哪些影響,我們究竟應該怎么看待這種現象?本文根據國際前沿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作出了解答。

  半個世紀的“流失”現象

  今年是“人才流失”一詞誕生50周年。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英國皇學科學院發布了一份報告,稱許多英國科學家紛紛到美國就業。一位記者聽說后,形象地創造了“腦力流失”(brain drain)這一短語,并刊發在1963年1月7日倫敦的《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上。可見,人才外流問題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晚期,人才遷移潮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地區和發達國家之間。印度和臺灣地區的留學生在美國畢業后,選擇留在當地工作,引起了來源地的不滿。當時有些學者用“逆向外援”和“逆向技術轉移”來形容這一貧窮地區“補貼”富國的現象。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將有限的教育經費用來送學生出國留學,到頭來卻發現為他人做了嫁衣裳。美國印度裔學者巴格瓦蒂即提出以他名字命名的稅種,要求發達國家向高技術移民征稅,以補償來源地的教育和經濟損失。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人才外流又一次引起媒體和學術界關注。隨著各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創意人才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由于本國人才不足以滿足高端人才需求,引進技術移民成為發達國家解決勞動力短缺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人口老齡化也迫使政府補充外來勞工。就技術移民占勞動力的比例而言,歐洲國家一般位于5%左右,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則高達20%以上。

  有贏家便有輸家,人才競爭也不例外。由于跨國遷移的人口數量難以統計,直到2004年,各國大致的人才外流率才首次公諸于世。通過合并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左右的普查數據,比利時學者多科爾和馬福克合作進行了人才外流的國際比較。他們發現,幾十個非洲和拉美國家的外流率都在20%以上,它們是人力資源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大國的技術移民雖然可觀,可由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基數巨大,人才外流率還不到4%。也就是說,每25個大專以上學歷畢業的中國人中,大約只有一人能實現海外移民。

  近年來,全球人才外流現象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絕對數量增長,相對比例平穩。在1990年到2000年之間,技術移民的總量從一千萬增長到兩千萬。可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世界各大區域的外流率僅出現較小幅度的變化,這多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大學擴招的緣故。二是人才層次越高,選擇性就越強。全球受過高等教育群體的外流率是受過中等教育群體的3.5倍;在大學畢業生中,博士和碩士的外流率也較本科生為高。那么中國的人才流失情況到底有多嚴重?我們不妨先看看人才外流的正負效應再行討論。

[責任編輯:劉冰雅]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