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高校內涵發展的三個維度

2013-08-21 09:2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查看評論

  作者:東北師范大學政策研究室 嚴蔚剛

  目前高等教育界在熱議內涵式發展,筆者認為,以“質量”為核心的高校內涵式發展,主要是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分別代表著一所高校的“高度”、“長度”、“寬度”,內涵式發展是一種“長、寬、高”三個維度上的立體發展,“長、寬、高”的乘積就是立體的體積,體積越大,內涵式發展就越充分。

  內涵式發展的“高度”:特色發展。特色就是高度,就是“山峰”。每類大學都可以成為一流大學,都可以“一覽眾山小”,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山頭”。特色的具體體現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在世界一流大學中,一提導師制,人們就會想到牛津大學;一提產學研結合,就會想到斯坦福大學;一提學分制,就會想到哈佛大學,這就是辦學特色的體現。高校有限的資源要發揮出成效,就不能搞平均主義,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甚至需要強調,“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特色發展的主要內容是人才培養特色和學科特色。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這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和形成特色,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學科是高校的單元細胞,學科特色是學校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保持和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學科建設要瞄準學科前沿問題或者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計民生重大需求,前者是從內部求學科發展規律,后者是從外部求學科發展價值,這兩個至少要居其一,才可能發展出學科特色。

  內涵式發展的“長度”:可持續發展。這里的“長度”是時間維度。內涵式發展不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的發展,而是一種注重長遠、面向未來的發展,是一種持久保持和增加“高度”、保護和增強特色的發展。“可持續”的含義中保守性與創新性兼具,“可持續”既要求傳承傳統的優勢,又要求在未來的發展挑戰中與時俱進,持續發展優勢。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是隊伍的可持續和工作的前瞻性。人的因素始終是事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教師隊伍中除了關注學科帶頭人以外,還要格外重視青年隊伍建設,大膽培養和起用中青年學術骨干,大力排除論資排輩的觀念,加強梯隊規劃和建設;要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評價機制,實行分類評價。追求內涵式發展,就不能過于功利,只求眼前利益,而要懷著一份理想與從容,富于前瞻性地工作。對于一些影響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至少要站在5-10年以后的時間角度來思考和規劃。規劃不僅需要認真思考,反復論證,適時調整,更重要的是切實落實。按規劃做有時候覺得慢,實際上是快;沒有規劃,有時候覺得快,其實很慢。

  內涵式發展的“寬度”:協調發展。“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內涵式發展不是“點”和“線”的發展,而是“面”和“體”的發展。當然,不是“全面”的發展,而是“以點帶面”從而形成“寬度”的發展——這是協調發展的內涵之一。內涵式發展的實施推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系統內各方面的關系,“木桶理論”講的是木桶盛水量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木板,各方面只有協調得當,才能推動內涵式發展——這是協調發展的另一層含義。

  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是學科間的協調發展、教學與科研的協調發展、發展與民生的協調發展。必須看到,學科交叉融合是科研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問題為導向的科研內容本身就具有多學科知識領域的橫跨性、交叉性、互滲性,加之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使得多學科交叉融合成為優勢學科的發展點、新興學科的生長點、重大創新的突破點、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教學與科研的協調是一個老話題,大學的根本功能是人才培養,教學與科研不是兩層皮,二者要統一于人才培養。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要將科研過程、經驗和成果融入教學之中,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造力的教育,注重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的教育。事業發展與改善民生是學校工作的兩大方面,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只有學校事業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惠及師生;只有民生問題得到良好解決,才會促進校園和諧,推動學校發展。兩者又常常存在矛盾,學校資源有限,一方面投入的多,另一方面的投入就會減少。需要統籌兼顧,在學校發展與民生投入上大致確定一個相對穩定的原則比例,將其作為資源配置的標準,以做到發展與民生的更好協調。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政策研究室 嚴蔚剛)

  原標題 [高校內涵發展的三個維度]
[責任編輯:劉冰雅]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