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突破現代農業要素瓶頸的“姜堰三創”

2013-08-21 16:45 來源:農民日報  查看評論

  注重涉農金融業務創新推廣。將“客戶向銀行申請”轉變為“銀行提前為客戶授信”。姜堰農商行主動為客戶建立電子經濟檔案,目前已建立農戶經濟檔案15.9萬戶,覆蓋面超過80%;為切實解決擔保難的瓶頸制約,姜堰農商行主動加強與重點鄉鎮聯系,推動各鎮村設立專門為農民在該行貸款提供定向擔保的金陽光富民擔保公司。目前,已成立6家金陽光富民擔保公司,擔保戶數達1226戶,擔保金額1.8億元。

  注重政策引導扶持。金融機構均為垂直管理,特別是國有銀行股改后,公司化運作進一步弱化了與地方的關系,姜堰區政府通過出臺政策、組織活動、補償獎勵等多種手段,對轄區內金融分支機構實施激勵和引導,讓他們“垂直不離地”,更多地為地方,為現代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姜堰區積極落實信貸支農考核獎勵措施。由區財政每年拿出200多萬元,對各行新增貸款、支持“三農”發展等,按照新增貸款額的萬分之三進行獎勵;每個季度組織一次全區性銀企對接簽約活動,將項目安排向“三農”和中小企業傾斜,明確占比要求,每年對接簽約20億元左右;加大涉農信貸風險補償和化解力度。

  姜堰區還在創新農保運作模式,不斷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等方面作出新探索。2007年,姜堰就開展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到2012年完成糧油政策保險保費2129萬元,高效農業保險保費1150萬元。同時,開展了農機具保險、漁船互保等政策性保險試點。目前,全區保險險種已達21個,稻麥油保險全覆蓋,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覆蓋率37.5%,提高了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的保障水平。

  不僅如此,姜堰還先后制訂出臺了《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文件,整合資金、統籌安排。2012年,全區累計整合各類農業項目投入3.1億元,積極引導金融資金支農,組建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富民擔保公司、金陽光擔保協會26家,2012年農業貸款達到35億元。打造了15萬畝優質稻米產業基地和創下全國單產最高紀錄的稻麥豐產示范基地。

  經營主體:機制創新產銷活

  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在農產品的收儲、加工、銷售過程中,如何按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合理確定農產品購銷價格,探索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產品產銷銜接機制和訂單履約機制?姜堰從機制創新入手,作出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回答。

  區委農工辦主任周亞平介紹說,為了使新型經營主體農產品不僅賣得掉,而且賣得好,讓農民在市場流通環節得到更多實惠,姜堰依托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銷銜接的有效機制,初步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訂單模式。

  和盈模式,即“公司+合作社+農戶”。和盈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優質雜交肉雞的專業公司,年活雞銷售額達1億多元,公司為組織農戶生產,在大倫鎮由鎮畜牧獸醫站牽頭成立了和盈養殖專業合作社,公司與合作社簽訂養殖合同,再由合作社組織社員養殖,合作社為社員統一提供雞苗、飼料、防疫藥品和技術服務,按照合同保價回收農戶養殖的肉雞,確保養殖戶每只雞平均賺2元錢。

  益眾模式,即“公司+農技服務組織+農戶”。益眾油脂公司是姜堰一家食用油生產企業,在政府推動下全面實行油菜籽訂單生產。具體運作模式為:由企業委托各鎮農技服務中心與油菜種植戶訂立油菜籽訂單,并指導農戶按統一規范進行種植,訂單收購價格實行保底價與市場價相結合,市場行情低于保底價則以保底價收購。

  蘇鵬模式,即“批發市場+合作社+農戶”。白米鎮是蘇中禽蛋收購集中地之一,年禽蛋銷售額3億元以上,批發市場為確保有穩定的貨源,當地委托蘇鵬禽蛋購銷專業合作社運用訂單模式采購禽蛋。合作社與入社會員簽訂雞蛋收購合同,訂單保護價比鄰近地區每公斤高出0.1元,并且年底根據銷售量進行二次分紅。

  為鼓勵發展訂單農業,姜堰還出臺了訂單農業獎勵辦法,對參與訂單農業生產、收儲、加工、銷售,并開展品牌創建、實行標準化生產的,按照訂單規模給予財政獎補,調動產銷雙方實行訂單生產的積極性,產銷銜接機制聯接更加緊密。

  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說,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姜堰區充分發揮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優越性,探索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盡管剛作出一些初步探索和嘗試,但已取得的經驗和初步成效,表明改革農業經營組織創新的重要意義所在。

  原標題 [突破現代農業要素瓶頸的“姜堰三創”]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