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創新,讓現代農業夢想升級

2013-08-23 16:32 來源:農民日報  查看評論

  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

  肇東以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為契機,引入市場化理念和機制,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探索建立了“技銀企社”合作機制、合作農業產業聯合會發展模式,其中僅種植業生產信貸資金投放就由2010年的12億元猛增到今年的24億元,兩年翻了一番。

  創新建立以金融資本和風險保障為核心的農業投融資新機制就是為改革與建設試點提供金融支撐。推動金融、保險企業突破農業投融資抵押物少、授信額度小、貸款利率高、信貸周期短的“高門檻”制約,建立了由財政局、農業局和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服務和協調組織,改組信用聯社,組建農商銀行,成立兩家政策性、融資性擔保公司,指導區域內連續推出了5個專門針對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的金融新產品。改變過去單一的資產資源和農戶聯保抵押,擴大到土地承包權預期經營收益、農產品訂單收入權益、林權等所有權抵押;大型農機具、水利設備等農業設施實物抵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資金抵押。放寬授信和信貸額度,以200畝規模經營面積授信30萬元為基點,調整授信等級和額度。創新融資形式,采取股權、債權、期權、信托、擔保等方式融資。投入2000萬元,作為融資擔保專項資金注入擔保公司,以1∶20比例放大,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抵押。擴大農業保險覆蓋,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地塊全部納入農業保險;在嚴格落實農業保險政策的基礎上,采取“增一補一”鼓勵措施,使理賠額度達到生產投入成本標準。金融、保險、擔保公司、合作社“四位一體”的現代農業投融資服務新體系的建立,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適度寬松、相對優惠、總量豐盈的金融保險支持。其中,龍江銀行的“惠農鏈”、信用聯社的放寬抵押品新產品獲得省金融系統一等獎。

  “增一補一”主要是考慮農業保險理賠額度過低,玉米絕產地塊賠償145元,水稻200元,遠低于農民生產成本的投入。為確保農業生產在較大的自然災害之后,能夠確保經營主體有足夠的生產啟動資金,肇東市探索了“經營主體增投一元、財政補貼一元的”的農業保險鼓勵措施,目的是使農業保險額度達到450~500元的成本線。

  探索建立新型農技服務體系

  肇東不斷推動小站所向大體系轉變,加速科技化進程。全面推行了“一改一下二聘三招四建”辦法,解決科技支撐“最后一公里”問題。

  一改就是以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試點縣為牽動,鄉鎮農技推廣站人員編制和辦公經費實行垂直管理,市財政每年投入資金370萬元,強化物質條件建設,形成了市農技推廣中心、鄉鎮農技推廣站、村級服務室三級專業服務網絡;一下就是全市270名科技人員下基層,全程跟蹤指導服務;二聘就是聘請國家、省專家教授53名、建三江水稻和農機專家11名,對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現場指導把關;三招就是招錄大學生農技人員62名、鄉村土專家和土人才60名,實現了村村都有專業人員,每個園區都有骨干力量;四建就是與中國農林科學院、哈工大、東北農大等23家院校所緊密對接,建立了3條示范帶、100處高科技園區,實現了農機、農藝、農戶結合,良種、良法、良田配套,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水平居全省前列,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和全國各大種業公司在肇東市均建立了試驗推廣基地,引領全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

  在此基礎上肇東市探索建立新型農技服務體系,為改革與建設試點服務。建立起以市鄉村農技推廣機構為主體,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為支撐,農技推廣隊伍為骨干,經營主體、龍頭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示范區為肇東現代農業發展插上了新的翅膀,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飛翔,托起了現代化大農業“創新升級夢”。

  原標題 [創新,讓現代農業夢想升級]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