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終于公布了《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擬規定輔助性崗位的勞務派遣用工比例不超過用工總量的10%。這個數字是否合理?能否徹底解決勞務派遣領域的亂象?
“一刀切”實現起來有難度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10%的比例限制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今后勞務派遣將得到逐步規范,但操作起來還有不少困難。
“‘一刀切’能不能管用?這個比例是不是應該考慮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企業對勞務派遣用工的需求?”北京一中院勞動爭議審判庭法官王磊說,從長遠來看限制比例能起到一定的規范勞務派遣的作用,但現在要將如此大的口袋瞬間縮小,恐怕確實存在難度。
“轉正”之路困難重重
專家表示,“視為建立正式勞動關系”是許多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對于增強“臨時工”的職業穩定感非常必要。但要落實這一條,前提是要讓企業及時向勞動監察部門報備勞務派遣用工名單和比例。
也有學者認為,讓“臨時工”有序“轉正”是化解勞務派遣亂象的重要舉措,而不應只是一種懲罰手段。“把‘轉正’作為對用工單位的懲罰,這種思路太單一了。制度上應該為臨時工‘轉正’提供暢通的渠道,讓他們看到希望,鼓勵用工單位和臨時工平等協商、有序‘轉正’。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諧的勞動關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林嘉強調。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