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原理與具體實踐的辯證統一
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與實際條件相結合,必須在實踐中尋找最合適的實現方式。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普遍真理,但正如列寧所言,其“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不同于俄國”。盡管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們黨就提出要走自己的路,但總的來講沒有根本擺脫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甚至一度認為搞社會主義只有蘇聯這一種模式,導致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遭受嚴重挫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以非凡的勇氣提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并從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9個方面,致力于科學社會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豐富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的戰略構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
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一般進程與特殊條件的辯證統一
對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深入研究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史狀況,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史進程,如一步步把生產工具都集中在社會主義國家手中、消除商品貨幣關系、按計劃進行社會生產等,但這些思想都是針對經過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充分發展階段之后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國家而言的。中國既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也沒有經過市場經濟充分發展階段,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基礎上,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進入社會主義階段的。我們黨早就強調要實行真正適合現在中國國情的政策,只是由于對基本國情認識不足,在所有制結構、國民經濟運行、分配制度等方面一些基本政策脫離了實際、超越了階段,限制了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作出了科學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明確要求一切工作都要從這一最大實際出發,實行改革開放,而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及相應的分配制度,而不能實行別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能搞別的體制模式。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們黨仍保持著對形勢的清醒判斷,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沒有變”,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