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稱,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需要將金融體系視作一個整體,考慮不同行業和市場之間相互的傳導,需要加強政策的協調,需要強化系統性的監測。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也表態稱,隨著市場產品增多,各種新工具、新交易方式的應用,監管之間的配合和協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跨市場的產品,今日要推出的國債期貨就需要各監管部門配合以保證平穩運行。
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建議,監管層應把互聯網金融、影子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盡快地納入到總體的監管框架當中去,實施長期監控,明確其金融主體的資格和范圍,避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無序發展,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認為,中國銀行業的創新不見得落后,但在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上,非銀機構比如第三方支付組織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嘗試,業務也突飛猛進。將來實現大數據以后,浩瀚的數據不去挖掘,不去分析,躺在數據庫里,是我們中國銀行業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搞好了數據分析才能細分客戶,不斷改善和客戶的關系,更好的產品創新。【詳細】
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的最重要引擎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西方一些人別有用心地拋出中國“衰退論”,妄言中國模式“碰壁”等等。這完全是昧于事實的無稽之談,其目的是希望中國繼續出臺刺激政策來實現全球經濟復蘇,這實際上是把全球復蘇的責任推給中國。事實上,當前中國經濟減速,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6%,是我主動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所期望的良性結果。7.6%在全球已屬最高增速,即使增速為6%在全球也算高增長了。更何況,從發展勢頭來看,我們有充分的條件實現年度預期7.5%的增長目標和“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7%的目標,中國仍將是未來20年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引擎。中國只要堅定不移地追求高質量、沒有水分的增長,繼續以改革和調結構來保證經濟在合理的“下限”和“上限”之間穩健運行,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能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