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
按照上述城市人社部門的答復,隨子女入戶老人,如果無醫保,可以在戶籍變更當年,在新戶籍所在社區,參加當地的城鎮居民醫保。
參加當地居民醫保,也有重重條件。比如在深圳,老人首次參加醫保時,必須繳足一定費用。時任深圳社保基金管理局局長袁建勇曾公開解釋稱,以深圳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0元為例,老人需一次性繳納7萬元。
【求解】
1、異地報銷緣何困難?
各地居民參保繳費水平不同
我國現有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醫保制度并存,城鄉居民總參合率已達到95%以上,接近“人人享有醫保”的目標。為何參保者的醫保關系異地報銷結算如此難?
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教授、所長李珍介紹,我國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統籌層次偏低,統籌基金多以地市為單位,甚至是一縣一統籌,每個縣都設一個醫保經辦單位。在如此背景下,各地居民參保繳費水平不同,醫保基金規模差異大,報銷目錄和報銷比例也不一樣,導致參保者的醫保關系異地轉移結算難。
醫保跨區域轉移結算難,與近年來人口流動遷徙的矛盾日益凸顯。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越來越多隨子女異地安置養老的外省老人,因為醫保關系無法異地轉移接續,導致的看病難、看病貴負擔,正在加劇。
不僅僅是老年人群體,我國近2億農民工群體,到城市打工后,以前在家鄉參保的新農合派不上用場,在城市工作不穩定,即使參加城鎮職工醫保,也因難以按時繳費,造成醫保“作廢”。近年來,不少城市出現農民工參保意愿低、比率低,甚至“退保潮”。
2、跨省就醫報銷出路何在?
試點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機制
早在4年前,我國新醫改大幕拉開之時,就正式提出“醫保異地轉移、結算”課題。由于沒有明確時間表、服務路徑,這項工作的進展,主要以省域內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報銷)為主。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代濤指出,目前,異地就醫報銷難,主要難在跨省就醫無法即時結算。全國2000多個醫保統籌單位,一個省有幾十個醫保經辦機構。如果想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北京一家醫院就需要和這個省的幾十個醫保經辦機構分別簽訂協議、分別進行醫療費用信息對接,醫院的壓力會驟增。
今年7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網站向社會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異地就醫醫保報銷問題,獲得專門闡述。國辦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分別負責,大力推進異地就醫結算,逐步推開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選擇在部分省份試點,探索建立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機制。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介紹,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建設新農合國家級信息平臺,目前已聯通北京、內蒙古、吉林等9個省級平臺和29所大型醫療機構,為跨省即時結算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