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從美好理念轉化為實踐,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近些年來,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緊建設對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網如何織就?關鍵還是靠改革。30多年的實踐證明,改革是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制度建設的根本途徑。既應改革不合時宜的制度,也要把實踐中成功的做法制度化,還要探索建立適應未來發展需求的新制度,使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是權利公平。在我國,不論民族、性別、職業、財富等,每個人都應一律平等地享有基本權利。應加大法制建設力度,完善法律制度體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權利,建立健全公民享有和行使權利的體制機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重點完善公共財政制度、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制度、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平等“待遇”。完善權利維護和保障機制,著力解決征地拆遷、環境污染、工資拖欠等群眾權益受損的突出問題,確保權利公平的實現。
二是機會公平。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擁有拼搏奮斗、展現自己的機會。應強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籬笆”,取消不合理的準入限制,使盡可能多的人有打拼的舞臺。比如,2013年5月國務院出臺政策規定,大學生就業不得設置畢業院校、年齡、戶籍等限制要求。同時搭建更多平臺,疏通上升渠道,讓人們的創造活力迸發出來,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對那些困難群體,還要給予更多關懷和扶持,避免“無機會群體”出現。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