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多元調解形成合力
農地流轉糾紛發生后,太倉的村干部和調解員出面協調,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有的村子,租戶們聚集到村委會討說法,有的甚至揚言要住到村委會里。
后來,官司打到了法院。太倉法院立案庭法官孫以鳳經過走訪發現,在這159件案件背后還有大量隱性案件。到法院起訴的僅僅是小部分農戶,其他大量農民和承租戶都處于觀望狀態,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這些案件,是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合作農場的過程中發生的,牽涉到雙方的切身利益,矛盾容易激化?!壁w新華說,受理案件后,法院確立了一個思路,就是優先引導當事人調解解決。而如果直接下判,很可能激化矛盾,并導致“執行難”。
太倉法院積極與市委農工辦、涉案村委會溝通,形成了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和人民調解的合力。那段時間,法官們挨家挨戶找被告的租戶們做工作。租戶們白天忙于種菜、賣菜,法官和村干部們就選擇清早和晚上進村入戶,進行調解。反復溝通中,法官向被告詳細說明了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同時也了解了他們不肯騰退土地的原因和顧慮。經過多次協商,最終形成了人性化的解決方案。對于已經到期的合同,不要求租戶們立即騰退土地,而是留出時間讓他們處理已有的農作物,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對于未到期的合同,綜合考慮土地價值、蔬菜價格等因素給予合理的補償。
這套方案充分考慮了雙方利益,受到農民和租戶的一致認可,他們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協議達成后,雙方都主動履行,到今年6月,所有涉案土地全部騰退完畢。
如今,老宣家的3畝地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濱江土地股份合作社,走上了集約經營之路。村里不僅投資新修了灌渠,還購置了拖拉機、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
啟示:政府應加強監管
化解了這一系列土地流轉糾紛之后,太倉法院又做了幾件事。
一是成立了農地流轉糾紛專業合議庭,由業務能力強、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擔任合議庭成員,專門辦理這類案子。
太倉法院副院長張紅烈說:“農地糾紛敏感復雜、專業性強。成立專業合議庭,讓法官集中精力抓好這一類案件,能夠統一裁判尺度,提升辦案質量?!?/p>
二是成立了一個課題組,對農地流轉糾紛進行專題調研,分析這類矛盾的成因、解決問題存在的困難,并提出了有關建議。
調研報告認為,政府對農地流轉應當適當介入,加強監管,從源頭防范矛盾產生。太倉是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縣之一,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但服務中心的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