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壇的現場互動中,有人提問:囧字,古漢語中是明亮的意思,而這個意思今人已經不用了;在網絡上,由于囧字長得像人臉尷尬的樣子,像兩個眉毛耷拉下來,所以網友就給它賦予了新的意義,這難道不是一種傳承嗎!安徽大學教授黃德寬認為,類似囧字這個現象古已有之,百姓看圖說字叫俗解,在民間老百姓喜歡這么說,在網絡語言中它也可以這么去流行,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因為短時流行之后它就會消亡。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當某些詞退出日常使用領域,就變得不為大家所熟知。因此,一些詞退出了,而記錄它的字不再使用了,是正常的,漢字有一種自我淘汰更新的功能。
王寧教授則解釋說,漢字不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字,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它是一個系統,一個字用錯,系統就會錯一片。一個地名錯一個字,可能錯上十萬八千里。所以,在信息時代書寫、傳播漢字一定要規范。而且,漢字有一個自組織現象,就是你用亂了它便會被淘汰。任何一個古代的東西傳承到現代一定要有現代的方式,一定要在傳承的過程中適應,我們是認識古代但不是復古。只有在規范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提到漢字的傳承。
“中華文明有著良好的健康的基因。無論鍵盤也好,其他也好,無論漢字書寫方式怎么變,也不能改變漢字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一個載體”——此次高峰論壇上,與會學者達成一個基本共識: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保持我們的文化、保持漢字的規范性使用,是漢字書寫和傳承的基本途徑,也是當代文化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