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食品安全必須零容忍】
新聞背景
這幾年,從“三聚氰胺”到“問題酸奶”,從“瘦肉精”到“速生雞”,從“毒生姜”到假羊肉……問題食品頻頻曝光。2013年以來的短短幾個月,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總數,說明了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食品安全關系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如何讓人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必須承擔的重要職責。
原因探究
監管體制缺陷。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實行的是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對食品進行監管的部門多達15個,難免出現職責不清、責任不明、多頭管理的問題,往往有利的時候爭著管,沒利的時候往后閃,出現問題時互相推諉,“政出多門”卻“問責無門”,容易產生“人人都管事、事事無人管”的監管盲區。
執法問責不嚴。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唯利是圖、知法犯法。如對不法企業的經濟處罰,2011年以前上限為“貨值金額十倍以下”或“十萬元以下”罰款。在實際執法中,以罰代刑時有發生,有的該重罰的卻“蜻蜓點水”,有的該承擔刑事責任的卻“一罰了之”,甚至有的執法人員置法律權威于不顧,“睜只眼、閉只眼”,有法不依、違法不究。
監管能力不足。與食品安全嚴峻形勢相比,監管能力還存在不少“短板”。如監管人手不夠,執法裝備匱乏,僅“眼觀目測”難以發現安全隱患;安全標準、檢驗檢測、風險監測等技術體系還不完善,很難做到事前防范、科學管理,時常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
政策措施
2009年頒布《食品安全法》,2010年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2011年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12年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2013年又成立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經過不懈努力,食品安全狀況有了較大改善。
國務院《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指出:根據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資源,按照統一的設計要求和技術標準,建設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臺,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系統和子系統的總體規劃和設計。統籌規劃建設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統一追溯編碼,確保追溯鏈條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點加快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類、蔬菜、酒類、保健食品電子追溯系統建設。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的有關措施
1.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2.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3.落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
4.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5.完善政策法規、資金投入、科技支撐等相關保障措施;
6.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
7.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
權威聲音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職責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人民健康,關系小康生活,應該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我們要常抓不懈,從根本上保持農產品和食品的質量安全,讓人們可以放心食用。我們決心為此做好工作,也歡迎大家監督。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勇:健全應急機制 快速核查處理
對一些食品安全問題需要核查事實真相,需要檢驗檢測和科學驗證。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健全應急處置機制,不斷完善監測預警網絡,努力做到快速核查處置,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解答群眾疑惑。
專家評說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食品安全必須零容忍
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風險控制,今后的監管必須放棄以“抽樣、檢測”為主的方式,而應升級為以“過程監管”為主。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是必須零容忍。
網友網言
▲千句狠話不如管理常態化。保障食品安全,既需要專項治理的狠狠打擊,也需要日常監管的時時盯梢,還需要企業和從業者的良心保障。
▲食品生產是個良心活,但良心的盾牌并非總是可靠,只有法律站穩了陣腳,良心才不至于在利益面前無限后退。
▲殺雞儆猴用牛刀,重典治亂治人,看誰還敢飛蛾撲火,以身試法。
▲蒼蠅不叮無縫蛋,黑心油乘虛而入,鉆的正是食品檢測的技術空子。面對假冒偽劣“升級”,安全檢測必須“更新換代”。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