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證書融資,變土地經營為經營土地
彭濤說,之所以來辦理鑒證書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防止扯皮。企業取得土地經營權后,會修溝路渠及建大棚等農業設施,成本遠超租金,如果農民反悔,企業損失就很大,有了鑒證書可避免這個問題。二是對企業來說,鑒證書類似權益證明,可以拿到銀行進行抵押融資。
今年,憑借之前辦理的鑒證書等,叢霖公司已獲銀行貸款4800萬元,前期的3000萬元已到賬。現在,公司已在當地累計投入了1億多元。
金連勝當天也是來辦理鑒證書抵押融資手續的。這次,他要貸款900萬元,用于擴大再生產。“有了鑒證書,對我們企業融資幫助很大。以前沒有經營權證件,貸到款是不可能的。”金連勝說。
武漢新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艷清告訴記者,公司2008年流轉了梁子湖街道新華村360畝土地,種植蔬菜等農產品,農交所成立后,公司主動補辦了鑒證書,就是為了便于融資。2010年,公司在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貸款280萬,為期一年,這次公司要貸350萬。
武漢農商行陽邏開發區支行市場業務部副經理潘杰介紹,目前支行憑鑒證書貸款的總額,已經達到1億元左右的規模。到期的貸款約有10筆,共6000多萬元,全都按期還了款。
農交所總經理孫曉燕說,武漢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交易—鑒證—抵押”的農村產權交易“武漢模式”。目前,武漢土地、水域灘涂的承包經營權、集體經濟組織“四荒地”的使用權等,均可在農交所流轉交易,交易成功后,企業或經營者即可獲得鑒證書,據此就可向銀行融資貸款。此外,武漢市每年還拿出200萬元,對融資的企業進行補貼。如果企業無法還款,銀行可以將其土地的經營權等抵押物,委托農交所繼續在產權交易市場上進行轉讓,從而保證銀行和農民的利益。不過,目前還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例。下一步,農交所將在探索訂單農業等方面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