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暨哲學社會學院 姚大志
一般而言,哲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理論哲學,另一個是實踐哲學。屬于理論哲學的有形而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和知識論等,屬于實踐哲學的有政治哲學、道德哲學、法哲學、社會哲學和美學等。
從對象方面說,理論哲學研究的是“事實”問題,盡管哲學家們對“事實是什么”具有不同的看法。基于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哲學家們也被分為實在論者和非實在論者。實踐哲學研究的是“價值”問題,而價值是各種各樣的,如政治價值、道德價值、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等等,從而它本身又被分為政治哲學、道德哲學、社會哲學和美學等。
從主體方面說,理論哲學對應于康德所說的理論理性,它關心的問題是“我們能夠知道什么”,而實踐哲學對應于康德所說的實踐理性,它關心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做什么”。要知道“我們能夠知道什么”,就必須既了解世界(形而上學),也了解我們自己(心靈哲學),還要了解我們與世界的關系(認識論和語言哲學)。要知道“我們應該做什么”,就必須知道什么是正義和非正義(政治哲學),什么是正確和錯誤(道德哲學),什么是好和壞(社會哲學),什么是美和丑(美學)。
在這種意義上,政治哲學是一種實踐哲學。為了使政治哲學的觀念更為清晰,我們應該對它作出明確的界定。要對政治哲學給出明確的界定,就要確定政治哲學所研究的獨特問題是什么,而這些問題是其他實踐哲學(如道德哲學和美學)通常不會關注的。那么政治哲學所關心的獨特問題是什么?政治哲學所關心的獨特問題包括三個方面:政治價值、政治制度和政治理想。雖然這三者密切相關,但是它們所指涉的領域是不同的。政治價值涉及的是政治哲學的價值理論,政治制度涉及的是國家理論,而政治理想涉及的是傳統上所說的烏托邦理論。
首先,價值理論是政治哲學的基礎。價值是我們追求的東西,它指引“我”或“我們”去做什么。指引“我應該做什么”的東西是個人價值,而指引“我們應該做什么”的東西是政治價值。個人價值可能只對某些人有價值,而政治價值對所有人都有價值。也就是說,政治價值是公共的。
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社會,人們所追求的政治價值是不一樣的。對于當代社會,政治價值也是各種各樣的,如自由、平等、權利、集體利益、公共福利和共同體的善等等。不同的政治哲學派別把不同的政治價值置于優先的地位,比如說,自由主義把自由放在第一位,社群主義把共同體的善放在第一位,社會主義把平等放在第一位。某種主義把某種政治價值放在第一位,這不意味著它不承認其他的價值。例如,雖然自由主義把自由放在優先的位置,但是它也追求平等、權利、公共福利等價值,只不過它主張自由優先于其他的價值。政治哲學是非常復雜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要把所追求的各種價值(如自由、平等、權利、公共利益等)協調起來,使之成為一致的體系。
政治哲學的價值理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屬于義務論,另外一類是后果主義。一般來說,義務論的政治哲學主張,價值就是正義,而其正義體現為自由、平等和權利等等。后果主義的政治哲學主張,價值就是善,而其善體現為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公共福利等等。對于義務論,正義是共同的原則,善是個人所追求的東西,因此正義優先于善。對于后果主義,善是終極價值,正義是達到善的工具,因此善優先于正義。
其次,國家理論是政治哲學的核心。如果說道德哲學的對象是個人,它告訴個人應該做什么,那么政治哲學的對象就是國家,它告訴國家應該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與重視什么樣的政治價值是相關的:一方面,政治制度應該體現出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政治價值;另一方面,政治制度也應該為每一個公民享有相關的政治價值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