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來臨,親朋好友互贈禮品,表達感情,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時下“送禮”似乎超出了“人之常情”。圍繞著節日送禮,記者進行了采訪,并聯合人民網強國論壇開展網絡調查。調查顯示,85%以上的參與調查者在今年“兩節”期間會選擇送禮,其中有很多人覺得“別人都送,不送不好”、“不想送,卻不得不送”。在采訪中,大多數人表示,節日“送禮”不堪重負,并認為中央狠剎節日公款送禮的系列舉措會帶來良好的社會影響。
送禮對象:親戚、領導占多數
3153名參與網絡調查的人當中,2681人表示今年“兩節”期間會送禮,占85.03%。其中,2023人會給親戚送禮,占送禮者總數的75.46%;1237人表示會給領導送禮,占送禮者總數的46.14%;17.46%的送禮者會給老師送禮,還有一些人會給醫生、客戶等對象送禮。
人民網網友“河北張立”說,“過節圖的是樂呵,過的是好心情,而不是花多少大錢去‘買’快樂,‘買’關系。”。
也有網友說,“不送禮,在單位就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就會靠邊站。”
禮品:六成送禮者開支低于千元
72.88%的送禮者將月餅等食品作為禮品,39.39%的送禮者選擇煙、酒、茶葉等,22.64%的送禮者會送代金券、購物卡,少數送禮者會送手機、相機等數碼產品或首飾、手表等貴重物品,21.71%的送禮者會直接送現金。
60.54%的送禮者估計,今年“兩節”期間,自己的送禮開支在1000元以內;送禮開支在1000元至3000元的,占18.94%;送禮開支在10000元以上的不足一成。
至于送禮的方式,93.66%的送禮者表示,會將禮品送到對方家里;21.89%的送禮者會將禮品送到對方的工作場所;6.90%的送禮者會選擇快遞的方式,較為“方便”地送禮;3.28%的送禮者還會通過為對方手機賬戶充值轉賬等電子支付手段送禮。
送禮原因:表達感情或有事相求
至于送禮的原因,23.35%的送禮者表示是出于從眾心理,大家都送,所以自己也送;75.61%的送禮者認為,禮尚往來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24.80%的送禮者坦承:眼下或以后有事相求,所以送禮;20.33%的送禮者是希望獲得領導重視。
“送禮幾乎沒有白送的。”一位網友表示,自己7萬元的合同,要給合作客戶方送將近1萬元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