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農產品在世界市場鋪開
一直以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人對此都心存疑慮。那么,和我們國家相比,歐美國家的轉基因食品現狀和對轉基因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王志興指出,美國是一個轉基因研發大國。同時,它又是轉基因食品的生產、銷售和應用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平均種植面積已經達到該作物的90%以上。美國生產和銷售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來源的轉基因食品超過3000個種類和品牌。
1998年,歐盟批準了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種植和上市,獲得授權的轉基因玉米就有23種。而日本連續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第三大大豆進口國。
目前,全球轉基因商業化應用已經17年,食用轉基因產品的人口占到4/5。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劉培磊指出:“保障安全、促進發展是我們管理轉基因生物的一個根本原則,保障安全也是政府的職責。所有經過安全評價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產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介紹說,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毒性、致敏、致畸等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不算實驗室時間,僅進入安全評價階段就需要3年以上時間,目前還沒有其他食品經過如此嚴格的安全評價。
對此,王志興表示認同,他說:“對于食品安全評價來說,轉基因食品應該是我們目前對于各種食品評價來講最嚴格的一個評價制度。這是由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共同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的評價指南,其中就如何評價毒性有很多指標,我們國家批準轉基因食品也都是依靠這樣一些實驗結果。”
消費者的疑慮如何消除?
未來,我國轉基因的發展會有怎樣的走向?公眾對于轉基因的疑慮又該如何消除?
“大家都知道,我國人口多,土地和水資源非常缺乏,而且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頻繁發生,這就決定了我們應該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道路。”謝家建說,“轉基因生物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方法,需要與傳統的農業相結合,在科學評估和科學管理的情況下積極研發,并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推進其在農業中的運用。”
很長時間以來,國內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的狀況如何,相關信息發布并不及時。專家表示,公開透明是謠言最好的“粉碎機”,要化解公眾對于轉基因的焦慮,需要建立及時權威的信息披露機制,同時,在轉基因食品上使用明確的標識,讓公眾的選擇有依有據。
“轉基因的生物、產品加標簽,讓消費者自己選擇,明明白白地購買和選擇轉基因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這是好事情。”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大兵說,即便轉基因食品確實在多個方面優于傳統食品,也不能強制推廣,那樣會讓公眾感到反感,成為轉基因食品推廣的一種障礙。(記者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