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國內理論動態導讀關注教育公平、食品安全、保障房、城市建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從人口紅利到制度紅利】
【新聞背景】
隨著我國15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于2010年達到峰值,過去兩年都是呈絕對減少的趨勢,人口撫養比也開始提高,標志著人口紅利在中國即將消失。隨之而來的是老齡化趨勢加劇,“未富先老”問題凸顯。
【問題】
1、什么是人口紅利?
2、人口紅利消失后中國如何應對“未富先老”的狀況?
3、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怎樣實現從人口紅利向制度紅利的轉變?
【專家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就中國的國情來說,人均收入剛剛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發展階段,物質資本積累上尚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仍有著巨大差距,因而無論是在資本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上,中國都不具有比較優勢。
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減少以及轉移速度的減慢,勞動力重新配置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漸淡化。今后要保持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應重點推行戶籍制度改革。首先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民變成市民,這部分人就變成了穩定的勞動力,直接改變了勞動供給。其次,戶籍制度改革讓政府在制度上激勵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提高人口轉移的力度。第三,農民工變成市民后,享受各種社會保障,解除了后顧之憂,能夠像市民一樣消費、生活,這可以改善內需中的消費需求,使經濟增長更加協調、可持續。
摘編自經濟日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