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抓住重點人群。道德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塊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應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兒園、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使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社會生活中,領導干部的品性言行影響較大,應該成為社會道德的標桿。應大力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水平,使之為全社會作出表率。
其次,改進教育方法。“教得其道、樂為用矣,教不得法、無益于事。”近年來,道德講堂、道德論壇、道德模范評選等形式,受到廣泛歡迎,收到了良好效果。應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繼續探索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充分發揮公益廣告的作用,善于運用手機短信、社交網絡、微博微信等平臺,運用連環畫、動漫、微電影等手法,進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達,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感染力。
再次,注重實踐養成。有句話說得好,“最小的善行勝過最大的善念”。道德教育不應只是說教,而應重在實踐養成。應突出行為教育、習慣養成,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學習中,引導人們自覺遵守基本道德規范。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開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領悟崇高、感受光榮,使凡人善舉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發揮民間輿論作用,褒揚鄰里好人好事,批評身邊不良現象,自覺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道,源于教育;道,源于傳承;道,貴在堅持。道德教育是個慢功夫,不能指望立竿見影,必須堅持積小德為大德,積小善為大善,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知識點
“三個倡導”的主要內容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政策傳真
全國道德模范評選
2007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6個部委聯合發起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每兩年評選表彰一屆,前三屆共評選出162名全國道德模范和776名提名獎獲得者,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于2013年4月啟動,將于9月下旬,在中央電視臺隆重舉行頒獎典禮。
三、懲戒力度如何加大
古話說,“嚴刑重典者成,弛法寬刑者敗”。治理道德失范行為,不能單純依賴道德教化和輿論譴責,關鍵還要依照法律法規,采取有效措施,對失德、敗德者進行懲戒約束,對違法犯罪者進行嚴厲打擊。
對不文明行為施以嚴懲,是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普遍做法。比如在香港地區隨地吐痰,會被罰款600港元;在英國倫敦,如果乘客朝車外亂扔垃圾,車主將被處以100英鎊罰款,若因亂扔垃圾被告上法庭,將面臨最高2500英鎊罰款。在新加坡,對不文明者更是嚴厲。一個著名的例子是,1993年18歲的美國人邁克爾在新加坡搞惡作劇,向汽車噴漆,被法庭判處鞭刑。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一個人良心的形成,僅僅靠觀念教化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建立相應的懲戒機制,才能促使人們趨善避惡,自覺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因此,對于那些利欲熏心、嚴重失德的人,必須加大懲戒力度,讓他們為失德行為付出高昂代價。
定紅線,明確行為禁區。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失德行為,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多年來,酒駕行為的治理一直收效甚微,2011年5月明確“酒駕入刑”之后,兩年多來全國酒駕同比下降近40%,對社會的危害也大大減少。應進一步加強相關立法,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制定配套法規,將有關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為道德建設提供有力法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