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積極推進種植機械化、服務社會化和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新型化。積極推進針對重點環節的關鍵技術和機械設備的研發和推廣,并進一步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加強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包括農民種糧合作社、種糧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
五是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發揮好進出口調控機制作用。應加強對我國糧食進出口的監測和管理,適時啟動貿易救濟措施,嚴厲打擊走私,規范市場秩序,為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油料產業重點在于保護農民種植收益和本土油脂產業健康發展,同時合理調整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結構
一是加大對國內油料作物的財政補貼和獎勵制度,調動農民和地方政府的種植積極性。加強對油料作物良種培育和使用的支持,加大對產油大縣的資金獎勵力度并擴大產油大縣獎勵范圍,加快油料作物機械化發展以緩解勞動力資源約束。
二是支持國內油脂產業發展,支持本土油脂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在優勢產區支持壓榨企業建設儲藏、運輸等物流設施和加工設備的更新改造,支持壓榨企業在周遍地區建設優質原料基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扶持一批規模相對較大的地方油脂加工企業。
三是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建立海外油料基地。將南美的大豆和東南亞的棕櫚油作為開拓海外油料來源的重點,支持企業建立穩定可靠的進口油料保障體系,開拓與巴西、阿根廷等主要油料進口國的直接貿易渠道。
四是大力發展小品種食用植物油生產。利用我國林業資源優勢,大力支持開發油茶、油橄欖、文冠果、核桃等木本食用油料。重視發展棉籽、米糠、玉米胚產業,有效利用兼用型油源生產棉籽油、玉米油和米糠油,增加食用油供應。
五是加大對新型食用植物油的宣傳,引導居民科學適量消費。加強食用植物油種類與食用知識的市場宣傳,提高我國居民對小品種食用植物油及油脂消費合理水平的認識,減少浪費及過度消費現象。
(三)棉花產業重點在于穩定國內生產,同時充分利用國際市場
一是加大生產扶持力度,切實穩定國內棉花生產。建議比照糧食生產,對種棉普遍實行農資綜合補貼,補貼標準高于現行糧食農資綜合補貼水平的50%為宜。從未來看,穩定我國棉花生產的關鍵在新疆棉區。建議對新疆棉花采取的膜下滴灌、機械化采摘等新型生產技術給予適當補貼,鼓勵增加生產,以彌補其他棉區的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