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農村土地征用博弈中的制度變遷規律

2013-10-12 13:47 來源:農民日報  我有話說
  溫州當地官員也承認,當地方政府在征地問題上擁有幾乎無限的權力時,他們是沒有動力去遵守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規定的。最初對農民的補償主要就是安排工作和將戶口從農村遷往城市,以及對失去勞動能力農民的部分貨幣補償。從1994年開始,當以上補償措施失去作用后,貨幣補償就成為了主要的形式。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從1999年到2004年,溫州各級地方政府就拖欠農民的征地款10億元,占整個征地補償款的1/8。對農民土地的剝奪還以多種形式存在:2004年溫州有開發區47個,實際批準的只有21個,26個未批準的開發區中還有15個未備案。1999年至2003年,批準征用土地27萬畝,實際征用數字是它的3倍,包括1/3的道路建設、1/3農戶違章建設、1/3的開發區建設用地。

  顯然,農民并不會對此種剝奪熟視無睹并長期忍受下去,他們也在采取各種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價外補償就是其中的一種。當農民對土地征用補償感到不滿時,他們通常的做法是通過阻攔施工,來獲得價外補償。例如,1999~2003年瑞安市征地的標準補償為每畝3.7萬元,但安陽街道征地實際補償款到村最少要每畝5.7萬元,其中2萬元為土地填方費用。實際上,被征地農民收到填土方的款項后,并不會去填,最終還是要用地單位去填。但是如果不交這筆錢,用地單位就別想進場施工。

  為了協調農民、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補償方面的矛盾,除了需要各方都能夠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來辦事之外,溫州也創造了一些各方面都能夠接受的辦法。其中,用位置較好的城鎮宅基地置換農民的承包地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存量土地的調整方法,農民把自己的承包地讓出來,以換取在城鎮里面積小的宅基地,多出來的土地就成為了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可使用土地。用這種辦法,農民可以獲得價值很高、面積較小的宅基地,并可以在城市經商、居住,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得到的則是多出來的承包地。

  顯然,在城市化和市場經濟較之內地率先發展的溫州,其在農民土地征用補償方面的經驗教訓,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是有借鑒意義的。

  目前,不少地方在保護農民利益方面,對農民土地征用補償情況,相比上個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前幾年好了許多。失地農民普遍得到了養老保險,征地補償金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盡管還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顯然,有關利益集團都開始學習在法制軌道上,依法來解決彼此的利益分配關系。這顯示出,經過30多年的市場經濟發展,民眾的力量開始慢慢取得了與地方政府談判的地位,力量開始向均勢方向發展,這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