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該社區主任孫博介紹,社區居住的絕大部分是特鋼廠的老職工和家屬,有4400余人,60歲以上老人占40.8%,屬于典型的老齡化社區。考慮到社區需要幫扶的人員多,孫博想到“自我管理”的點子。2006年,她開始挖掘社區里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并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務隊,取名為“金色親情服務隊”。
每月15日是金色親情服務隊固定的集中活動日,他們通過為社區居民提供理發、修表、修車等義務服務,搭建起為民服務平臺。同時,他們還在社區內公示服務熱線電話,為有困難居民隨時提供上門服務。
一次,社區一位老人患了重病,服務隊得知消息后就按照慣例到病人家中探望。老人見有人來看望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孫博說,社區里天天都有親情,天天都在孝老。如今,在服務隊的感染下,一些年輕志愿者和中老年志愿者也陸續加入到服務隊,隊員已經從過去十幾人增加到78人。
值得一提的是金色親情服務隊的特色服務“終極關愛”,顧名思義,就是為人送終。73歲的張積武是終極關愛服務的發起人之一。“有幾次,見社區里的老人就那樣孤孤單單地走了,沒人問,也沒人看,更沒人管,心里挺不是滋味兒。想成立一支隊伍,專門給逝去的老人辦理后事,送他們最后一程。”張積武的想法一提出,就得到積極響應。
鄰居老郭因病故去時,他的兩個孩子和老伴都不知道怎樣辦理后事。張積武和服務隊員及時趕到,與其家人商量后事料理。其家屬表示,希望能夠幫助多組織些人參加追悼會,讓老郭走得“風風光光”的。志愿者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火化前組織了100余位社區居民及逝者的同事參加了追悼會。事后,逝者家屬感到極大慰藉,再三對服務隊表示感謝。
目前,終極服務隊已經幫94名逝者處理了后事,深受社區居民歡迎。曾有位老人被孩子送到敬老院,不久,老人強烈要求回家。理由就是,特鋼社區里有“終極關愛”。
盡管這里的敬老、愛老、為老服務深得民心,但是在孫博心中始終有一個愿景:“希望有更多專業化服務把社區服務承擔起來,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個性化服務。”
養老服務業還有很多短板
對于專業化養老服務,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伊麗蘇婭委員與孫博頗有共鳴:“現在確實有很多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業公司,而實際上,它們的服務往往不被老年人所接受。價格是重要原因之一。”
伊麗蘇婭說,我國大部分老年人的收入處于中低水平,積蓄不多,因此養老服務業更強調公益性。要把專業服務引入社區,首先需要在政府主導下建立起面向老年人的服務中心,一方面了解他們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搭建起服務社區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