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哪些學生適合成為公務員】
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致力于考取公務員,希望由此獲得“工作穩定、收入無憂”的生活。但近日,貴州省委與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聯合開展的“青年公務員自信度調查”,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職業的另一面:經濟收入、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公務員“非常不自信”。
專家表示,隨著公務員管理的進一步規范,基層公務員早不是傳說的“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工作狀態,他們在光鮮的職業外表下,經歷著“工作壓力”、“晉升壓力”、“經濟壓力”、“輿論壓力”等多重壓力。職業指導專家建議,想要做好公務員,還需要有服務社會的覺悟以及較強的綜合能力,對職業發展沒有規劃、追求事業上有快速回報,以及不善于人際交往的人并不適合此工作。
■ 專家建議
正確理解公務員這個職業
●羅曉燕,GCDF職業規劃師
哪些學生適合成為公務員?首先要對公務員這個職業有正確的理解,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權力觀、政績觀,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紀律觀念等。第二,要具備公務員職業所要求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如較強的文字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等,還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質。第三,充分了解中國特色的干部成長路徑和要求,做好接受基層艱苦環境磨煉的心理準備,不挑三揀四、不拈輕怕重,不貪圖享受,從基層干起,從小事干起,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成績拓展自己的人生之路。
不能僅憑社會傳聞而入行
●姚寅初,高級人力資源顧問
從職業發展角度來說,據統計,只有萬分之四的公務員能夠升到省部級,不到1%的公務員能升到司局級。按照目前的公務員選拔機制,能夠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應該是具備較好素質的年輕人,由此看來,其競爭壓力不亞于“萬人過獨木橋”。如果不具備高度的政治覺悟和科學健康的心態,不具備勝任公務員工作的素質和能力,僅僅憑著社會上一些不準確的傳聞而投身公務員隊伍,或者不看自身的素質和條件,去擠這個獨木橋,即使僥幸成功,也不可能走得長遠。和任何行業一樣,公務員職業也有一個正確選擇和適應的問題。(摘編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