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農民喜歡住 游客愿意來

2013-10-20 10:33 來源:人民日報  我有話說

  每到周末早晨,位于包河區煙墩街道的牛角大圩生態農業園前,一輛輛私家車排成長龍行駛在蜿蜒的鄉間小道。

  “圩區有多個村莊,魚塘、河流、濕地資源豐富,和田園風光相結合,包河區將幾個村莊統一規劃,將這些生態旅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胡啟生告訴記者,2008年以來,圩區先后啟動了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和牛角大圩生態農業園建設,加上交通等基礎設施提升,不僅建成了生態村,也成了市民郊游好去處。

  不擺花架子

  疏通水系“毛細血管”,“五位統籌”讓百姓生活方便

  在大張圩北側的十五里河汪潦村大堤上,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水草順著流向飄搖。“這條河以前每到夏天,就散發出臭味。”汪潦村支部書記汪兵告訴記者。

  “水不治好,看著焦心,聞著惡心,喝著擔心,要讓村民生活舒適,光修路種樹可不行。”胡啟生略帶調侃地說。

  包河區不少村莊都是沿水而建,因而“治水”成了包河建設美好鄉村的“重頭戲”。2012年以來,包河區先后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和清溝清渠、改造旱廁工作,疏通了水系的“毛細血管”。

  隨后在全市率先實行“河長制”,區、街道、居村黨政負責人分別擔任一級、二級、三級“河長”,定期巡河,建立“一河一冊”,健全完善水質監測監控體系。

  靠水吃水,水治好了,村民真正得到了實惠。塘西村漁民許云龍見到記者興奮地說,“現在撒一網下去,又是銀魚、白米蝦亂跳了,今年可要大豐收。”

  “建設美好鄉村,光擺花架子可不行,老百姓真正生活方便才算事。”91歲的村民趙理龍老人感慨。

  怎么才算方便?耿延強說,就是把群眾日常生活的點滴考慮到、解決好。包河區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區財政每年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堅持空間布局、公共設施、產業發展、市容環境、農民轉型五位統籌,美好鄉村建設做到不擺花架子、百姓得實惠。

  堅持農民主體

  農民自己出主意,村莊自己建

  “建設美好鄉村,就是為了農民生活更美好,自己的家怎么建,當然要讓農民自己說話。”胡啟生說,包河區始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把維護農民利益放在首位,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設家園。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