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務滋梨園里的“休閑農業經”

2013-10-21 14:36 來源:農民日報  我有話說

  記者 李銳 李竟涵

  有“天然礦泉水”美譽的梨,是北京人秋季餐桌上少不了的一種水果,味道鮮美的小吊梨湯是地道的老北京熱飲,名氣可與豆汁媲美。一轉眼又到了梨子采摘的季節,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自古就有“京南梨鄉”之稱,該鎮務滋村更是把梨文章做了個十足,不僅從梨的品種、質量上下功夫,還在梨子之外動起了腦筋。

  一棵梨樹兩季開發

  務滋村是北京市都市農產品示范區,各種果樹占地3800畝,占村總面積一半以上,果樹種類有梨樹、桃樹、杏樹、李子樹等。怎樣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其轉化成經濟效益?

  2002年,務滋村建成了集餐飲、娛樂、采摘、休閑于一體的百果觀光采摘園。每年4月中旬,果園的梨花競相盛開,粉白瑩潤,清麗宜人。從2009年起,百果觀光采摘園就連續作為琉璃河鎮梨花節的分會場,務滋村村委會通過多種媒介進行大力宣傳,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梨花,打響了知名度,也為秋收時節果品的銷售做好了準備、鋪墊工作。

  過去,務滋村種植的梨果只有傳統的四五個品種,成熟期主要集中在九十月份。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調研、試驗、引進、嫁接、改良優質梨果新品種,現在務滋村可出產100余種水果,豐富了北京、河北以及房山本地的各大水果消費市場,年創收入1280萬元。

  務滋村農戶劉永20畝的梨園內有十多個梨果品種,每棵樹上都有三四個品種,采摘期從7月到10月長達三個月。7月中旬最早成熟的是早酥梨、皇冠、五九香,7月下旬成熟的是阿巴特、凱斯凱得等西洋梨系,8月份由日本紅梨和新疆庫爾勒香梨嫁接的紅香酥就可以采摘了,十一期間則是北京地產的鴨梨金把兒黃、雪花梨采摘的好時機。通過增加品種、延長成熟期,劉永的梨園一年可以創收十多萬元。

  一枚梨子四層把關

  休閑采摘農業與一般種植業相比,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外形要求更高,既要保證游客吃的安全,又要以最佳面貌吸引客流。

  在北京市林業局和大興區舉辦的兩屆“龍海杯”梨王賽上,務滋村百果觀光采摘園的雪花梨和五九香分別獲得白梨系列的金獎、銀獎,并通過北京市食品農產品安全認證,出產的雪花梨、五九香、綠寶石、皇冠、黃金梨被指定為奧運會推薦果品。

  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在務滋村村委會書記朱海元看來,秘訣就在于在梨的生長過程中抓好四道關。首先是盡量不用化肥,在村中建沼氣站,發展“豬—沼—肥”循環經濟,利用沼氣站產生的沼渣、沼液作為肥料培育果樹,使果樹的抗病能力增強,并起到了防止土壤板結的作用,長出的果實又大又甜,為村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次是使用有機生物農藥,并且盡量在掛果前用藥,開始掛果后就以物理方式除蟲為主,力爭在控制葉面病蟲害的同時保障果實的綠色無公害。再次是為了保證梨的品相完整,采用驅鳥劑、掛彩帶等方式驅趕鳥類。不僅如此,務滋村還引進了一種新的草種——鼠茅草。鼠茅草的根系一般深達30厘米,最深達60厘米。由于土壤中根生密集,在夏季生長期根系枯死腐爛后,正好使土壤疏松,防止了地面積水,也保持了通氣性,增強了果樹的抗澇能力,抑制了各種雜草的生長。與傳統的清耕制相比,鼠茅草是果園土地自養的好辦法,也是生產優質安全果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2011年,由務滋村村委會出資,讓村民們在農業用地的空隙處種植鼠茅草,總面積達1000畝。鼠茅草的成功引進,豐富了土壤的有機成分,有助于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做到了以草養園、以園養果的立體農業種植模式。

  一片梨園多樣開發

  酒香也怕巷子深,梨甜還需賣得響。如何吸引游客是休閑觀光農業在種好地之外遇到的新問題。

  為了把優質梨賣的更好,務滋村積極開辟了多種銷售渠道。2008年,務滋村通過與北京市旅游局合作,推出北京市統一的旅游通票,每人花20元就可以免費采摘5斤水果。之后,該村還推出了采摘卡,持卡可采摘100斤水果;與社區在線聯手發布30斤、50斤的禮品券,組織各個社區進行團體采摘;開展“有您一棵百年果樹”活動,讓游客認領梨樹,親身感受種植果樹的快樂。

  完善采摘環境是休閑農業建設必不可少的一環。2007年,務滋村成立了百果園采摘專業合作社,將觀光采摘做為農業增收的重要方面。把通往采摘園的路面硬化拓寬,使交通更便利;對農家樂中工作的村民進行培訓,使服務更專業;在百果園內開設餐廳,在果樹旁建起鄉村小別墅,讓游客能享受到農家風味的美食和舒適的住宿。

  近年來,務滋村還開始發展立體農業,在果樹下種植金銀花、蘑菇等經濟作物。到了碩果累累、金銀花開花之際,游客便可抬頭摘果,低首賞花,采蘑菇,挖野菜,充分體驗豐收的樂趣。果園內種植的鼠茅草不僅利于果樹生長,大片綠油油的草地也不失為果園一景。

  充分利用資源,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給務滋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2012年該村實現集體收入17430萬元。談到未來,朱海元告訴記者:“我們打算做瓜果、金銀花深加工的綠色食品和飲料,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