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3-10-26 09:20 來源:解放日報  我有話說

  作者: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院長 李君如

  編者按:本文為李君如研究員在上海市馬克思主義論壇上的演講

  思想者小傳

  李君如,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現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院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兼任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等職。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副局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在全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呼應和反響。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這里,我以“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題,就中國夢涉及的幾個基本問題,談一些研究上的心得體會。

  中國夢是怎樣提出來的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各個階級、各種人物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理論、設想和方案。這些設想既有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之別,也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教條化馬克思主義之異

  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和論述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時明確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事實確實如此。回顧歷史,從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到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再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振興中華”的口號,最初就是由孫中山提出的。

  這種民族復興之夢,是一種具有廣泛性的民族追求。還記得,在上海舉辦世博會期間,曾經講到1910年一位出生在現今上海市青浦區的32歲青年作家陸士諤創作了一部小說叫做《新中國》。主人公陸云翔在醉夢中與妻子李友琴游覽100年后在上海舉辦的 “萬國博覽會”。這件事反映的就是當年中國人的中國夢。

  1932年11月,在全國享有盛譽的《東方雜志》發起過一場主題為“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夢”的征文活動,征求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二)先生個人生活中有什么夢想?由此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征“夢”活動。此后,1933年出版的《東方雜志》頭兩期以大篇幅刊出了144人的“夢想”,其中包括柳亞子、巴金、鄒韜奮、郁達夫、老舍、林語堂、梁漱溟等大批人盡皆知的知識分子。作為上世紀30年代思想文化界領軍人物的魯迅沒有參加這次征文,但當他看到專欄后,寫下了一篇題為《聽說夢》的雜文:“他們不是說,而是做,夢著將來,而致力于達到這樣一種將來的現在。 ”這說明,中國夢確實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是“幾代中國人的夙愿”。

  但是,人們也注意到,并非所有的夢想都是合理的、正確的。毛澤東曾對中國革命中出現的種種空想類型的中國夢作過深刻的批判——

  一是,不問政治的“幼稚的夢”。自從中國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戰敗,對于怎么改變中國積年形成的落后挨打的局面,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提出了“實業救國”、“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等各種各樣的民族救亡和振興的設想,有的還義無反顧地付諸行動。但是,實踐使他們處處碰壁。

  毛澤東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指出:“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里,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許多好心的教育家、科學家和學生們,他們埋頭于自己的工作或學習,不問政治,自以為可以所學為國家服務,結果也化成了夢,一概幻滅了。這是好消息,這種幼稚的夢的幻滅,正是中國富強的起點。”

  二是,“學西方的迷夢”。長期以來,我們許多人以西方列強為參照物,設計和提出種種改變國家落后命運的設想,以為中國的前途就在“向西方學習”中。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描述了當年的情景:“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國內廢科舉,興學校,好像雨后春筍,努力學習西方。 ”“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為這些可以救中國”。

  但實際情況是,“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 ”特別是,“很奇怪,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毛澤東說:“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因此,一味“向西方學習”的夢,是一種“迷夢”,而不是我們要的中國夢。

  三是,資本主義救中國的“夢囈”。在中國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有一個聲音:發展資本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是中國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出路。一直到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還有人主張走所謂的“第三條道路”。這種“第三條道路”,認為中國可以在經濟上實行計劃經濟,在政治上應該實行西方的民主政治。

  然而,辛亥革命的失敗,已經告訴了人們,資本主義不能救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后兩種命運的決戰,又告訴了人們,“第三條道路”走不通。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現在的世界潮流決定了,“要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勝利之后,再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豈非是完全的夢囈?”他在1947年還說過:“如果說,在一九四六年,在蔣介石統治下的上層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中,還有一部分人懷著所謂第三條道路的想法,那末,在現在,這種想法已經破產了。”

  四是,“左”傾的“純主觀的想頭”。在中國這樣一個曾經以小資產階級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在革命的低潮和高潮中,都會出現“左”的傾向甚至思潮。在大革命失敗后,我們黨內出現了混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一次革命論”;在抗日戰爭中出現了“舉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的觀點;在解放戰爭時期又出現了由封建經濟直接發展到社會主義經濟,中間不經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民粹主義。這些“左”的觀點,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都希望中國快一點發展到社會主義。但是,由于它們脫離了中國的基本國情,違背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給黨的事業帶來了損失。毛澤東對此十分警惕,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已經指出,這是“純主觀的想頭”,是“空想”。他認為,“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

  毛澤東的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各個階級、各種人物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理論、設想和方案。這些設想既有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之別,也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教條化馬克思主義之異。但任何脫離中國實際的夢想,都是無法實現的空想。

  為了民族救亡和發展,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尋找救國治國方案中找到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旗幟下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從鄧小平開始,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旗幟下走上了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這個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反映的就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背景,也是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史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史相統一的歷史進程。中國夢就是這樣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逐步提出來的。

[責任編輯:鄔慶霞]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