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究竟是怎樣的夢
中國夢既是馬克思主義者 “進步人類的夢想”,又是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偉大民族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追求。它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而且是為了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之所以說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有各種各樣的夢想,唯有我們黨追求的理想是正確的,從根本上說,這是已經為實踐所證明了的。
為什么實踐會證明我們的追求和理想是正確的呢?這是因為,我們黨追求的理想,是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 “進步人類夢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夢。
首先,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夢是民族復興之夢,但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之夢。它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對于中國人來講,“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為何具有那么大的震撼力?因為我們的民族在近代即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遭受過整整一個世紀的磨難。由此,中國人懂得了一個道理:落后要挨打;由此,中國人形成了一個共同理想:振興中華。
但是,當我們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口號的時候,有人會追問:“你們要復興到哪里去?復興到成吉思汗時代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元朝,還是復興到1840年前的大清朝? ”如果這樣的提問不是惡意的,也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我們提出“民族復興”、“振興中華”,是因為“落后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我們提出“民族復興”、“振興中華”,是要趕上時代,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我們的目標,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工業化;二是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元素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簡單來說,我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是中國的現代化之夢。
其次,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夢是民族復興之夢,但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現代化的經驗。它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夢想。
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面臨著兩大歷史性課題。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我們所講的中國夢,說到底,就是要解決這兩大歷史性課題。
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超越前人,是因為共產黨人在為中國夢而奮斗的時候,有自己的思想優勢。還因為共產黨人在為中國夢而奮斗的時候,不僅堅持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還努力把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民族復興歷史地、真實地、具體地統一起來。
深入研究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可以注意到,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還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始終有兩個密不可分的出發點:一是堅持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二是堅持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前一個出發點,是科學的出發點;后一個出發點,是價值出發點。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 “進步人類的夢想”轉化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的戰略構想,就體現了這兩個出發點的有機統一。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的“進步人類的夢想”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也體現了這兩個出發點的有機統一。他明確地說過:“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他還說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著眼于振興中華民族。 ”這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振興中華”與“趕上時代”是我們改革開放兩個相互聯系的目的。“振興中華”與“趕上時代”,就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夢。
再次,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夢是民族復興之夢,但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和民族,而且是為了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它是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過程中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中國夢的內涵時,反復強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就精辟地揭示了中國夢對于國家、民族、人民的意義,展示了共產黨人對于國家、民族、人民的自覺責任。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 ”這就說明,中國夢不僅是整個國家的富強之夢,而且是每個中國人的個體追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憧憬和企盼。
在“五四”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夢”說了兩層意思:一是“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二是“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這一論述充分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可見,中國共產黨人必將為此奮斗不懈的中國夢,既是馬克思主義者“進步人類的夢想”,又是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偉大民族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追求。其科學內涵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