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中國夢有何意義
學習、研究和宣傳中國夢,深入討論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是為了更加自覺地完成今天我們黨肩負的“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使命
我們通過對提出中國夢的歷史背景的考察和科學內涵的研究,已經能體會到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最后,我們再簡略地討論一下提出中國夢的意義。
首先,中國夢的提出,在黨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橋梁。黨的十八大舉世矚目,十分成功。黨代會后的任務是,如何把這樣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代會的精神,轉化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這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必須精心研究和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有一個黨怎樣反映人民訴求的問題,還有一個怎樣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和人民行動的問題。
記得黨的七大閉幕時,毛澤東在致詞時對于怎樣貫徹好黨代會精神,講了兩點意見。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第二,要使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去爭取勝利。為了把黨代會的精神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的共識,他再講了一個“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去“感動”群眾這個“上帝”。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后不失時機地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他又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全面闡述了中國夢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路徑等問題。其重大意義,就是用中國夢在黨與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橋梁。
其次,中國夢的提出,是用目標來凝聚人心、動員人民、組織隊伍。夢,就是理想,就是追求的目標。用目標來凝聚人心、動員人民、組織隊伍,帶領人民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xiàn)我們的理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也是繼承和運用了這一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夢這個目標,之所以特別具有感染力和號召力,還因為它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反映了近代以來在中國社會內部涌動著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這兩大進步思潮的要求,凝結著近代以來中國志士仁人的理想、當代中國的追求和未來中國的走向,是連接中國的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的民族復興之夢。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夢的提出,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驗的應用。
學習、研究和宣傳中國夢,深入討論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是為了更加自覺地完成今天我們黨肩負的“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使命。應該提醒的是,現(xiàn)在離完成第一個“一百年”的歷史使命,只有8年時間了。正如十八大報告開宗明義指出的:“此時此刻,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經過九十多年艱苦奮斗,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光明前景。我們黨對黨和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偉業(yè)倍加自豪,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 ”為此,我們要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十八大所發(fā)出的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偉大號召,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院長 李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