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改革”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引擎
轉變發展方式,就是要改變粗放的、低效率的增長方式,焦點在于提升效率和促進創新。生活改革是經濟改革或經濟發展得以持續的新引擎。
一方面,家庭從追求財富到追求生活質量(幸福感),會“倒逼”企業提高“產出效率”:“時人均GDP”,即每小時每個人產出的GDP。從產出效率的定義看,提高產出效率的一種重要方式就是減少工作時間,使得同樣的人力、同樣的技術,產出同樣的商品只需要更少的工作時間。這和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的轉變密切相關。從18世紀到現在,西方世界經歷了持續的工時減少,這是因為在西方發達國家實現經濟起飛后,國民對生活質量的偏好逐漸增強,“用金錢換時間”的理念日盛。由于民眾從單純追求物質財富轉變為追求生活幸福,因此出現了主動放棄更高收入以換取更多休閑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的潮流。這促發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通過開啟“新經濟”和金融、信息、健康等縱深服務業升級了自身的經濟增長方式。
另一方面,提高生活質量、滿足價值多元化,是激發原始創新的首要動力。人們為什么愿意去創新?答案不外有二,一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二是出于興趣。前者,可以通過激勵(如創新獎勵和補貼)和保護(如專利制度)來實現,這也是我國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對于后者,需要形成熱愛生活、追求個體發展價值多元化的生活觀。生活才是創新的真正源泉,一個只為財富和地位而建立起來的生活方式,難以產生良好的創新思想。可以說,最為根基的原始創新離不開興趣的培養。社交網絡、網絡游戲等劃時代的創新,其創新起點均來自于興趣而非盈利。甚至,在缺乏任何激勵和保護的情況下迅猛發展起來。因此,將物質激勵、制度保證和完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是推進創新的必要條件。原始創新,源于生活方式的變遷,盛于生命意義的提升。
(本文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特別委托項目和重大項目階段成果)
核心詞解釋
生活改革
所謂“生活改革”,是指經歷了經濟發展、收入水平顯著提升后,人們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和改變。尤其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改進人們的消費方式和工作目標,會大大影響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