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深化農村改革 為“三農”發展注入新活力

2013-11-05 10:05 來源:經濟日報  我有話說

  “我們這個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的產物,現在發展更快了,實力也更強了。”在江蘇省洪澤縣,祥發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家祥用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農村改革不斷推進的欣喜之情。梁家祥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幾年前起步,今年開始加速發展,現在已擁有400多臺套各種農機具、成員236人,流轉土地近萬畝,代耕代管土地5000多畝,成為周邊農民放心的現代“田保姆”。

  現代“田保姆”的不斷壯大,是我國農業農村領域堅持改革創新的必然結果。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改革先行地帶的農村改革,面對新的機遇、新要求和新任務,找準農村改革創新的關鍵環節與重大舉措,不失時機地推進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穩步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農業農村體制機制創新,離不開土地經營制度創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改革最大的制度成果。因此,如何在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形成有活力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成為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爭取用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為此,農業部確定了105個縣市區為試點地區,探索建立頒證管理辦法、登記工作規程。同時,國土資源部通報,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為97%,全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基本完成。

  土地確權頒證的推進,為進一步創新搞活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造了條件。

  在湖北省公安縣甘廠鎮陸興村,40歲的種糧大戶嚴定軍租種的300畝耕地全部是村民自愿轉包,有的外出務工、有的無人種地、有的不會種地,村委會通過與村民協商調整,解決了他的租種地不連片的難題。300畝耕地在他的侍弄下,產量比過去高、質量比過去好,整體收益明顯上升。“我們的做法就是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和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公安縣農業局局長王良虎說。

  在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的實踐中,各地從人多地少、小規模經營的現實條件出發,積極探討把家庭分散經營的優勢與統一經營和服務的優勢結合起來,促進形成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路徑與手段。在江蘇,家庭農場經營水平比普通農戶明顯高出許多;在安徽,專業大戶已成為現代農業經營的重要隊伍;在山東,聯戶經營為農戶拓寬了生產渠道。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出現,使在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有序展開。目前,我國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已經超過20%,上海、蘇南地區等達到80%以上。

  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組織的影響力與帶動力不斷提高。今年以來,各地把依法規范和加快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重要舉措,培育了一批運作規范、帶動示范作用強的合作社。截至6月底,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82萬家,成員6540多萬戶,占農戶總數的25%,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同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目前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已超過30萬個,帶動農戶超過1.2億戶,輻射帶動種植業面積占到全國的60%以上。

  多元化社會服務體系正在形成。江蘇省睢寧縣四方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仝新生告訴記者,合作社實行托管經營,農民可以全年委托合作社經營,也可以委托半年,服務形式靈活實用。如今,這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農村經紀人等越來越多;更多的專業合作社也從簡單的技術、信息服務向農資供應、統防統治服務延伸,由產前產中服務向產后的包裝、儲藏、加工、流通服務拓展。目前,全國公益性服務機構已達15.2萬個,經營性專業服務組織超過100萬個。

  隨著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大批懂市場、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開始集體亮相。湖南省炎陵縣十都鎮密花村曾慶明說,過去他曾到城里打工,村民覺得他能干,選舉他擔任村委會主任,回村后他承包了300畝林地,又牽頭成立了林業合作社和土雞養殖合作社,現在密花村成了當地的富裕村。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認為,在新的生產經營體制機制下,新型職業農民將有效地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深層次問題。

  面對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如何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創新?韓長賦認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涉及面廣、關系復雜,既有農業經營體系、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等長期存在的老問題,也有可持續發展、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等亟待突破的新問題。當前,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要做到“穩中求進、城鄉聯動”。所謂穩中求進,就是要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推進政策體系適當調整和完善創新。所謂城鄉聯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破除城鄉二元體制機制障礙,最終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記者 瞿長福)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